本报讯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以扎实的生态治理和空间重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让大运河实现华丽转变。不仅打造出亲水空间,更让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使非遗沉浸式演艺成文旅融合新引擎。
拱墅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老旧工业区绿色转型。通过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和运河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水质显著提升,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6条,形成“一河一山、环网相扣”的5分钟绿道网络。注重打造亲水空间,建设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累计建成沿河生态廊道12.89公里,提升滨水区域品质。
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贯彻实施《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沿岸工业区转型升级,转迁企业2000余家。
同时,深入挖掘古宅、工业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出台非遗保护传承实施意见,培育传统技艺、丝织和传统医药产业群,设立省级非遗工坊,创造就业超1200个,让非遗融入生活,成为“活艺术”与经济新动能。依托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开展体验、展览、市集等活动,举办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等,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拱墅区注重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推进旅游品质升级,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业态融合。在省内率先推进旅游驿站建设,“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旅游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运河水上线路,串联景区、街区与公共交通,打造数字文旅平台。并推出工业遗存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等精品线路。
此外,拱墅区出台文创支持政策,加大数字文化与文艺作品培育力度,兑现文化产业扶持资金1225.68万元,惠及企业60家。“电竞+文旅”“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拱墅区接待游客4411.9万人次,同比增长5.5%。
如今,拱墅区运河面貌焕然一新,文旅体验从静态观赏迈向动态沉浸,游客可深度参与其中,获得知识与情感共鸣的深度体验。周兆木 王淑芝 厉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