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助
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安徽省宣城市,毗邻苏浙、地近沪杭,是整个安徽东进的“桥头堡”,素有“画里江南水乡”之称。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补偿为纽带、以激励为手段,积极探索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因地制宜形成“广德模式”“郎溪模式”“绩溪模式”等一批创新实践成果,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小流域治理新格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断彰显。其经验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唯一典型,入选安徽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为推动各地复制推广提供了“宣城经验”。
广德模式: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
夏阳溪经由上游宣城市广德市卢村乡石峻、石狮、高庙村,汇入下游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赋石水库,是浙、皖两省四村联系的纽带,水环境质量与上下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经上游卢村乡、广德市生态环境分局与下游孝丰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流域生态共同保护共识。2022年,广德卢村乡与安吉孝丰镇正式签订《浙皖两省夏阳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行安徽省首个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
协议规定,由下游孝丰镇夏阳村每年设立考核奖励基数30万元,设置3个交汇断面作为考核监测点,实施出境水质月考核,若水质相关指标达到Ⅱ类水标准,即给予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等水环境保护工作。
协议签订后,卢村乡进一步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责任,扎实开展沿河“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乡村绿化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治理等工作,乡村绿化率稳步提升。同时,由上游村落采取结盟形式,组建联防巡查小队,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卢村乡还投入8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项目,完成农户入户管网全覆盖。石峻村通过老鸦潭漂流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对河道进行改建,并聘请专业人员对水环境进行全时段监察。目前,卢村乡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标准,完成首笔30万元考核奖励兑现,孝丰镇获得浙江省生态奖励资金2000余万元。
“所谓横向生态补偿,就是享受生态产品的受益地区,向为提供生态产品而付出成本的区域所做出的补偿,让生态产品供给地的成本、收益对等。之所以叫‘横向’,是与纵向的转移支付相对应,纵向是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省对市县,横向就是地区对地区。”广德市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汪婷解释说。宣城市广德市与安吉县孝丰镇通过跨省、县、乡镇三级建立地区与地区之间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让跨界水体共保共治迈上生态补偿的新阶段,构建毗邻地区治水“一张图、一盘棋”的协作共治模式。
郎溪模式:跨市开展生态小流域上游青虾退养
横跨江苏省溧阳市和宣城市郎溪的洙漕河流域青虾养殖业发达,大量养殖尾水排入洙漕河,影响下游天目湖水质。为保护天目湖的水质和生态,郎溪县凌笪镇与溧阳市天目湖镇携手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共同实施洙漕河生态小流域上游青虾养殖塘生态治理工程。
郎溪县与江苏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退养费用协议》,共同实施梅溧河及其支流洪桥河河道生态清淤工程,携手推进两省毗邻的梅渚、社渚两镇城乡污水管网专项整治和流域内畜禽养殖劝退,并按年支付每亩流转土地的承包管理服务费,用于进一步涵养水质、处理生活垃圾等。退养后的虾田经天目湖镇承包接管,改造后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统一经营,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品牌。
为进一步做好生态修复“后半篇文章”,经深度对接,2022年郎溪县投资3000余万元,开展洙漕河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对天目湖镇、社渚镇和安徽境内河道以及青虾退养塘开展养殖基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修复,经过湿地净化、生态修复、植物保育、青虾退养补偿等工程,两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郎溪县与溧阳市就洙漕河流域范围内的水产养殖退养及土地流转签订合作协议以来,目前累计完成流转土地3000余亩,退养补偿资金达223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水产养殖退养、土地流转和虾塘还田,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十三五’末期,梅溧河殷桥断面地表水为Ⅳ类水质;到‘十四五’开局,连续两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质,为全省水质优良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作出了贡献。”宣城市郎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晏富远介绍说。
绩溪模式:跨界联合巡查、齐抓共管常态化
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与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山水相连,荆州乡石门亭河水注入临安区石门潭水库,是岛石镇当地6个村的生产生活重要水源。2019年以来,两地探索建立了联席会商制度和边界环境联防联控制度,修订达成《临安市—绩溪县边界区域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将两地交界纵向延伸3公里区域作为交叉联合执法区域。
同时,两地签订了《临安区岛石镇绩溪县荆州乡互融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由荆州乡政府与岛石镇政府联合成立上下游协同防治保障专班,加强石门潭水库水质上下游协防,由下游的岛石镇每年给予上游荆州乡15万元的专项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开展石门亭河以及石门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重点对临界的荆州山核桃连片种植水土保持、面源污染全面实行严格防控,对荆州石门亭河—石门潭水库流域沿线开展常态化联合巡查,实现主要环境质量数据共享、联防联控。
“得益于专项生态补偿,现在我们双方联合巡查、齐抓共管已进入常态化。”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股负责人程俊飞介绍说,如今,跨区域共保共护的石门潭水库水质从Ⅱ类跃升至Ⅰ类,上下游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也由此谱写了一段“以15万元撬动Ⅰ类水”的佳话。

图为下游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向安徽省宣城广德市卢村乡兑现首笔考核奖励。 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图为宣城市宛陵湖省级湿地公园风光。
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