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这个二维码,企业排污口的基本信息、监测要求、管理规范全清楚了,就像给排污口办了张‘身份证’。”在浙江五鑫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许小可”助企服务志愿者吴静远手持手机,向企业负责人演示着排污口二维码的使用方法。这场看似简单的“扫码指导”,背后是义乌探索环境管理新模式的重要实践,而志愿者则是这场改革落地的关键推手。
2025年9月23日,义乌召开“许小可”试点工作部署会,义乌分局为参会的20家试点企事业单位送上了一份实用的排污许可“大礼包”,内含排污许可应知应会手册、排污口二维码标识牌、电子证照操作指南等资料。现场还迎来了20名来自义乌环保产业协会的“许小可”助企服务志愿者。他们将“一对一”结对帮扶企业,实现精准服务。
浙江五鑫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受益企业之一,志愿者不仅协助企业完成排污口二维码标识牌的标准化张贴,还“手把手”指导工作人员如何通过“浙里办”查询、使用排污许可电子证照。“以前办排污许可证要跑窗口、交材料,审批周期长达20天,现在全程网办5天就能拿证,志愿者还上门教操作,太省心了。”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志愿者服务的核心价值。
作为生态环境部与浙江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义乌以电子证照为核心载体,积极探索“全程网办、一码监管、数字赋能”的新型环境管理路径,既为企业减负,又充分发挥本地环保产业协会的力量,为污染防治筑起智慧防线。接下来,义乌将把电子证照从20家试点推广至全市248家排污单位,实现全覆盖。
“许小可”志愿者的作用不仅限于“助企”,更延伸至“监管协同”。在一次对浙江姗娥针织有限公司的检查中,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扫描志愿者前期协助张贴的二维码,实时比对企业排污许可要求,原本需要翻阅大量纸质资料的检查,仅半小时内便完成了。“志愿者帮企业规范标识,我们执法时就能精准高效,这是‘服务+监管’的双赢。”义乌分局二中队副中队长李昂俊如是说。
此外,“许小可”志愿者还承担着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问题协调员等多重角色。他们定期收集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困惑和需求,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反馈给生态环境部门,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