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一样的成都
香文化在袅袅青烟中醒来
香道之髓,惟吾德馨
药香世家李时亮
话说药香
图说香道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文化在袅袅青烟中醒来

 

●唐欣 徐行坊中国香文化研究员

记者:你是如何对香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

唐欣: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慢慢发现自己感官的优势。有的人善于说话,是说法者;有的人善于拍摄,是审美者;我的优势在嗅觉。最早我对西方的芳香精油产生了兴趣,继而学习了很久。在学习西方的香文化时,我一直思考,中国的香文化又是怎样的?可是四五年前,正是中国香文化无处可寻的时期,那时候我去日本,却发现日本人把咱们国人的文化传统发扬了。可惜日本只品沉香,设置香席,把品香的形式做到极致。我觉得完全不够,中国人需要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延续、发扬、深化,于是我开始求学中国香道。我的老师是傅京亮(编辑注:中国著名香道大师),有幸成为他的弟子,跟随他学习了一年。从他身上,感悟到中国香文化的博大精深,那是将人的道德、情操与香融为一体。

记者:在追随傅京亮大师学习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唐欣:是证香。比如我们拿到一个窖藏的香,说是汉代的香。如何证明呢?傅老师当时说,证香的过程没有教师、没有裁判,全凭自己感悟。那就带着香,去往泰山后山,凝心打坐,燃起一炉香,与天地共品,在大自然中体会。根据自己的修养、学识,给出最后的结论。

记者:为何要推广香文化?

唐欣: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用香来比喻精神和气节,比如明德惟馨、万古流芳、芳兰竟体等成语,就是形容一种品质的。据说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感叹说:“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这样的典故很多。而老百姓喜欢用一词:香火永续。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也好、老百姓心目中也好,香是和人紧密联系的,香是集天地之正气。

但是,有人,才能传承文化。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消失了3个?那是他们的文化消失了。所以印度还要从中国探寻他们7世纪以前的历史,那是在寻根啊。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授和推广,能让今天的中国人重拾老祖宗的文化传统,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你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中国香是不息的脉搏,它香若游丝,博大精深,且香药同源。我记得《甄嬛传》开播以后,我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很多学生都关注一个问题:《甄嬛传》里面说到的麝香对女性的危害是不是真实的?事实上,麝香自古以来就是名贵的中药,《神农本草经》里将其列入上药:“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麝香不会轻易让女性流产,反而对女性养生有温补的疗效。还有《甄嬛传》里提到一个词“椒房之宠”,古代的皇帝洞房用花椒涂墙,因为花椒有香气还有养生保健的疗效。所以椒房成为古代后宫的称谓。《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说:“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所以,我推广香文化还有一点原因是,希望以正视听,让大家对香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传播正确的香文化。

记者:香文化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唐欣: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复苏和强盛。表面看是香文化复兴,实际是整个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论文学还是艺术,在什么时候有最大的生命力?一定是盛世。人们有了足够的物质底蕴后,才会要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其次,国人开始在现今的一系列成就中找到自信。我们开始自省祖辈的优秀文化,觉得应该重新把它复兴起来。近年来我们很多传统文化都在强势回归,其中以香文化为一个代表。可以说香文化的复兴是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的事情,是必然,不是偶然。

记者:香文化中最应该汲取的是哪个部分?

唐欣:是一个“和”字。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香料取自自然,如何运用不同的香料进行调和,为我所用?这是一道学问。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每一款香料,都有自身的味道和属性。怎样把它们调和在一起,这就需要香方。古代,香方和药方是分开而来的。我们知道,中药的处方一般由十多种药味组成,名称剂量各不相同,这让外行人看得莫名其妙。其实,每张处方里的每一味药,根据在方中的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地位。用中医的行话讲就是“君臣佐辅”。香方也是,一味主香为“君”,其他的香为辅佐或者起协调、调和的作用。比较常见的香方是“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辅”,如此调和后,就能去除主香的火气,使香气和谐自然。

记者:授课时主要侧重香文化的哪些内容?

唐欣:主要是4部分:一为香源,讲香文化的起源。二为香史,讲历史文化和香的传承。三是香具、香器。四是和香,也就是认识香药,这个部分需要手工实践。另外,我们会引导学生学习四书五经,以增加品香的修养。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把全部课程学完。总体而言,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