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应知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渠清水向北流
生活处处有地理
“两座山理论”寻源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4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座山理论”寻源

作者:习近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景平

在太原书城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之江新语》,立即拿在手上;又看到总书记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又立即拿在手上。之前,我在阅读中宣部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时,看到引述总书记提出的“两座山理论”。我想,这个理论的源头在总书记的原著里应该能够找到,遂购书品读。

“两座山理论”是这样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生态辩证法理念,也是最为形象的绿色新经典理论。中宣部编写的读本在引述这个理论时,说这是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讲的。

我通读了《之江新语》。书是总书记在2003~2007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短论结集。发表短论的专栏叫“之江新语”,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些短论时,书名就用了专栏名称。书中收集了232篇文章,其中有1/6篇幅近40篇的文章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且有3篇文章提出并集中论述了“两座山理论”。

第一篇文章叫《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发表于2005年8月24日。在没有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只是一种空泛的认识,没有内在的感受。读过文章后,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第一次产生了实在且内在的认识,第一次有了深切并深刻的感受。

作者将“两座山”放在一方自然的现实优势中展开论述,使理论来自现实,切合现实,高于现实,指导现实。这里,“两座山理论”是一种创造性的发现,一种实践性的思考,一种理论性的践行。这个理论,放射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性光照力,成为打开人们现实思路的最新生态理论。

第二篇文章,题目叫《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发表于2006年3月23日。实际上,“两座山”概念的正式提出,就源于这篇文章。作者将“两座山”放在一种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展开论述,让理论凝聚历史,符合历史,反思历史,超越历史。这里,“两座山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一种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这个理论,显示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穿透力,成为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最新绿色理论。

第三篇文章,题目叫《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发表于2006年9月15日。实际是关于矛盾状态中的“两座山”的论述,“两座山”的矛盾是长时间困扰许多人的一个悖论。传统的GDP思维,总是将金山银山放在重位,而将绿水青山置于轻位。我们到底怎样破解“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悖论?

作者将“两座山”放在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展开论述,直面矛盾,认识矛盾,把握矛盾,破解矛盾。这里,“两座山理论”是一种科学认识论,一种实践方法论,一种破解难题悖论的思想钥匙。这个理论,蕴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性糅合力,成为指引社会破解悖论的最新发展理论。

“两座山理论”直接源于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也源于《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是总书记在2002~2006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的文稿,文稿辑录为八大主题49个专题。2006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在“创建生态省 打造绿色浙江”的专题中,也论述了“两座山理论”。

可以说,形象生动的“两座山理论”,浓缩了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显示出中国当代全新的执政理念。作者早先提出的“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GDP又要绿色GDP”、“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资源环境指标”,都成为了后来生态文明新理念和科学发展新思想的源头。

“两座山理论”作为一种生态文化,其核心在于确立了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一种发展理性,是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生命灵魂的形象外化。而这样的生态文化乃至生态文明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扎根,就在于这种行为准则、价值理念和发展理性,要尽快成为我们的自觉实践。这就是“两座山理论”的根本所在、秉持所在、指向所在。

应该说,当代中国已经走过了“丢掉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时代,正在走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时代,而且我们所追求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浑然一体,绝不可以再让“两座山”回到悖逆。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