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美丽乡村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种出甜果实 需有好土壤
推动绿色发展 实施精准扶贫
图片新闻
日照东港区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十堰全力做好生态扶贫文章
云南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建千个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
十堰全力做好生态扶贫文章

 

◆本报通讯员叶相成 闵波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鄂西北边陲,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既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又确保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是十堰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把生态潜力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精准扶贫富口袋、内修人文富脑袋、外修生态富万代”。

精准扶贫富口袋

“泥巴路、土坯房、十亩土地一担粮,养头肥猪换衣裳”。这是丹江口市蒿坪镇余家湾村农民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余家湾村有村民400多户700余人,其中贫困家庭有100多户。十堰金坤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元君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创办的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村企共建新农村模式,使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2014年8月以来,十堰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四双”,即 “双包”、“双建”、“双带”、“双促”驻村帮扶工作,市、县、乡三级联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有效解决了“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探索出“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联动试点区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市场”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形成“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扶贫新格局。

截至2015年底,全市1236支工作队、1068家企业、1003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232个贫困村开展工作,34名市级领导、1397名副县级以上干部、10.2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6万户贫困户,共帮助组建合作社425个,引进企业进村开发864家,新增流转土地15.57万亩。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90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近两个百分点;减少贫困人口16.7万。

内修人文富脑袋

丹江口市马家院村有贫困户301户1170人,贫困率55%。市总工会、市接待办等精准扶贫工作组结合村情,开展“富脑袋”行动。工作组决定自筹经费,对小学生资助200元、初中生资助300元、高中生资助400元、考取一本院校的资助3000元、考取二本以下院校的资助2000元。

同时,在村委会配置湖北智慧农村平台,为301户贫困户开通《湖北惠农手机报》,联系培训机构对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进行免费或补贴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崇尚孝道·传承美德”等道德讲堂活动,营创健康遵制守礼重德的乡村新风尚,培育好品德的新农民。

一年来,十堰市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来抓,创新“培训+实习+就业”模式,严格兑现补助,全年共完成培训1080人,在全省首创全免费的东风雨露特色班。此外,大力开展科技“三下乡”、“十星级”文明创建、最美村官、好人榜等一系列活动,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 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贫困人口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水平。

外修生态富万代

2014年,十堰市环保局被确立帮扶郧西县河夹镇岩屋沟村后,将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点工程之一,帮助岩屋沟村创建生态村。先后帮助岩屋沟村编制生态创建规划,并建成两个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致富。以桑蚕产业为基础,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全村桑园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引导村民流转土地300亩,发展中药材产业。

“对十堰而言,抓生态环保,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市委书记周霁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既求经济跨越,更要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绿色GDP,努力建设美丽十堰。”市长张维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承诺。

一年来,十堰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积极做好生态扶贫这篇大文章。兴生态产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42万亩;结合整村推进,创新“兴生态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推进模式,积极开展“水、电、路、气、房、信”六到农家,创建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365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