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土壤环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评估化学物质健康风险?
棕地新生城市美景
吉林黑土地“油亮”起来
垃圾场上能不能建园林景观?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棕地新生城市美景
污染土地更需要赋予其美学内涵
 

◆本报记者李维

9月10日~11日,“2016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棕地再生与健康城市”,主要围绕中外棕地概况与再生过程之异同、棕地再生的技术与方法、多学科协同合作之路径3个议题展开,专家、学者们就棕地改造的过程中如何与景观园林设计相结合,怎样将棕地改造成为城市景观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1 大量棕地被改造成城市景观

棕地是指废弃的、闲置的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这类土地在再开发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往往因明确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变得复杂,需要考虑其风险。欧美国家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美国,统计在册的棕地已达50万块。

尽管世界各国对棕地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将棕地再生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及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以棕地为改造对象的风景园林项目数量增长迅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郑晓笛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地使用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城市内部土地成为焦点。不论是欧盟还是日本,都强调对于棕地的隔离控制,加之棕地本身再开发和再利用的自身特性,使其被更多地改造成为城市景观。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发生看来,中国开展棕地治理虽然不到10年,但已经成为城市棕地再利用和修复事业最具活力的区域,总体规模大、增长趋势快。“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组织管理体系日趋发育和完善。棕地修复产业自主发展快速,工程技术和专业人才日益积累,包括大型复杂棕色土地修复在内的工程经验增多,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修复产业发展向初步成熟的方向迈进。”李发生说。

2 棕地修复为景观增值

棕地虽然是污染土地,但它并不能和周边的城市生态环境割裂,也可成为城市的景观。

郑晓笛告诉记者,之所以将棕地改造成为城市的公共开发空间等景观,首先是再造的费用相对较低,其次是能够在短期内看到相对大的改变,第三是棕地的场地特征很复杂,许多棕地不适宜作为建筑用地。另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灵活性更能适应棕地长期修复的特点。

“对于棕地来说,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的修复,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特性能随着棕地的开发利用进行调节。”她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杨锐教授认为,棕地具有的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精神价值和意义等是远远不可限量的。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向,因此可以说,棕地是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

李发生表示,污染土地更需要赋予其美学的内涵,要在修复和整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运用美学的理念去将这些土地改造得更宜居。“比如棕地修复和整治方案制定的美学介入、修复过程的美学管理、治理后场地的景观增值,都是需要景观学在棕地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发生说。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技术终身教授、技术与环境中心主任尼尔·柯克伍德结合自己参与过的一些污染场地修复指出,一些棕地被改造成重大事件的举办地,一些则被改造成城市公园,且保留原有的文化资源,这些其实都是在为城市增加景观。

3 棕地修复需要多学科齐合作

棕地再生周期长,且过程复杂,涉及学科众多,至少包括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生态修复、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等。

与会专家认为,各学科在棕地再生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何种功能,不同学科之间如何协同合作是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从环境学讲,完全靠风景园林计师很难独自完成棕地修复的任务,在棕地上优化设计景观要采取共同优化的机制。”李发生说。

在一些人看来,景观设计师有更全局的视角,能和各方面有更好的沟通,要承担协调者的工作。

“在美国,景观设计师是污染场地治理这个团队的‘头儿’,他不一定是水文专家,或是生态专家,但是他了解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所以他可以从全局掌控,提出综合的建设性意见。”尼尔·柯克伍德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杨锐则认为,对于棕地修复,最重要的是形成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合作,包括政府学校间的合作、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国际间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交流是多多益善的。

“相对于美国的情况,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应该被定义为协调者或者是统筹者,他们需要将各方面结合起来。”杨锐说。

专家访谈

重塑“棕色土方”

——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郑晓笛

棕地再生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是依赖单一学科就可以解决,至少涉及法律、经济、生态、环境工程、风景园林等多个领域。

在郑晓笛看来,风景园林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统筹与桥梁作用。

“这些不同学科需要在棕地再生的过程中协同合作,如果每一个专业都各自为政,不能进行有效率地协作,必将影响整个棕地再生的效果。尤其风景园林师的责任是统筹多方意见并通过景观设计将其落地在物质空间中。”她说。

究竟风景园林师在棕地开发中扮演什么角色?郑晓笛认为,首先在前期确定目标用途时,风景园林师需要尽早地参与。另外,在选择具体修复技术的时候,风景园林师也要发挥专业的优势,与环境工程师紧密合作,将“棕色土方”的修复过程与景观重塑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郑晓笛提出的“棕色土方”,是泛指棕地中含有(或潜在含有)污染物的土壤及其他类土状物质。“棕色土方”是棕地污染的物质载体,对“棕色土方”的处理其实就是对场地污染的空间诠释,而这正是风景园林师大有可为的空间。

“如今的棕地修复都是强调基于风险的管理方式,将污染修复与土地利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场地修复的目标不是将污染物彻底而永久地清除出场地,而是根据不同的土地目标用途选择适宜的方式将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而修复与重塑“棕色土方”正是就地进行棕地改造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重塑好‘棕色土方’,就是再造了棕地。”郑晓笛说。

“我们又都知道,风景园林师塑造景观的3个重要元素就是地形、水体和植被,而‘棕色土方’恰恰成了园林师们塑造景观的载体。比如,‘棕色土方’量影响地形的塑造,园区内水系统的走向,决定着适宜土壤状况的植物种类。这些都是需要风景园林师去根据‘棕色土方’的特性,来选择具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比如将土方就地隔离,用不同的绿色植物修复不同的污染,运用‘隔、汇、净、用’的手法重塑水系统等。”郑晓笛说。

她给记者举了澳大利亚悉尼千禧公园的棕地再生案例。“公园原来也是工业用地,而如今公园里圆锥状的山体成了这个案例的点睛之笔。很多人以为这仅仅是设计师彼得·沃克的艺术表达,但他告诉我,这些山体其实是场地内挖出来的污染土壤,因为澳大利亚政府不让污染土壤运出场地,他才将土方用封盖的技术堆放在场地里,这实际上是风景园林师将地形塑造和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