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内容付费用户因何买单?
内容付费意味着精品吗?
星塘一带杏花风
知识付费元年到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容付费意味着精品吗?

 

对话人:《智族GQ》杂志总主笔何瑫

采访人:陈妍凌

中国环境报:您在知乎Live的写作课专栏这么受欢迎,《如何成长为一个能写大稿的记者?》《如何完成一场高质量的采访?》等,受众皆以千计,这类课程将来有没有可能替代校内相应教学课程?

何瑫:它会是传统校内课程的有益补充。当前,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缺陷,比如,传播课多、新闻课少,理论课多、实务课少,甚至有些从事新闻实务教学的老师,本身并不具备新闻一线实操经验。

我的新闻传播理论水平和高校老师们相去甚远,但是要问我怎么写特稿、怎么采访,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所以今年我也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以客座讲师的身份,给本科生上几节高级新闻采写课。

中国环境报:收费课程的成功,会不会让您转变职业方向,做线上付费内容的职业分享者?

何瑫:不会,这是我的业余所为,我的主业还是新闻写作。一来,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份业余工作带来的收入能让我更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新闻写作。二来,我专门讲授的是写作,一个有持续稳定高质量产出的写作人,才能更有底气和内容给网友讲写作。如果我自己都不写了,那怎么讲呢?那是没有持续性的。

从眼前来说,投入相同的精力,做付费内容确实能给我带来更可观的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会做好在二者之间的精力分配。

中国环境报:有人质疑,线上付费知识是伪知识、二手知识,您怎么看?

何瑫:也有人说,公众号文章“很多垃圾”。但是,公众号文章对于提升国人的整体阅读兴趣和素养,还是有帮助的。很多读者过去从来不阅读,现在他们成天捧着手机看这看那。学总比不学强。期待全民都有非常高的阅读品味,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就连图书市场的内容都有参差,既有人类经典思想,也有心灵鸡汤、成功学。

线上知识付费市场现在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的内容也不在少数,比如7天教你如何如何,或者“学会这几招,你也能写出10万+”等。我希望,用户要摒弃期待速成的心理,就像不能因为想减肥,就只吃减肥药,坐等变瘦一样。

中国环境报:付费知识不应该是精品吗?创业者涉足知识付费领域,不就是为了以精品内容简化用户在庞杂信息中的筛选过程吗?

何瑫:一方面,需要定义精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非高学历但同样渴望学习、提升自己的人,他们对精品的定义不同。前者不能居高临下地说,他认为的精品才叫精品。有可能他的精品对别人来说太高深了,他认为“小白”的东西,恰恰是让其他人如饥似渴的。精品内容要照顾不同层面的人。所以,虽然我们对一些知识付费内容持保留意见,但不能否认它们是经过反复打磨后推出的。

另一方面,任何行业一开始都会有粗放发展期和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不可否认,这东西来钱快、成本也相对低。所以,起初肯定是鱼龙混杂的,有大量人往这行挤。就像买书一样,谁能保证买到的每本书都是有价值的、能带来收获的?当然,时间久了,大家的鉴赏能力有了提升,无价值的内容会被慢慢淘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