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纵深推进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家风故事”有奖征文启事
以十九大精神指引监测事业发展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支撑基础不断牢固
积极主动争做建设美丽中国行动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支撑基础不断牢固

 

储成君

数据分析表明,一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支撑基础不断牢固。但受制于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数据分析表明,一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支撑基础不断牢固。但受制于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从空气质量看,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态势,局部时段和区域有所波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5.5%,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9.7%。分区域看,“2+26”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15.0%,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下降10.6%。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下降1.6和5.4个百分点。分时段看,1~2月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13.0%,但3月份由于气象条件不利、错峰生产企业恢复生产等因素叠加影响,共发生4起重污染天气过程,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上升2.1%。

从水环境质量看,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一些流域水质有所反弹。1~3月全国降水量同比下降11.2%,其中3月份下降31.4%,降水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态势,京津冀区域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尽管受此不利气象因素影响,全国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发展,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下降,氨氮、总磷浓度继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浓度保持稳定,但个别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有所下降,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有所上升。

环境与经济协同共进态势不断巩固

一季度全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形成。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理。发布《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10项国家环保标准,“2+26”城市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倒逼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开征环境保护税,调节企业环境行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态势正在形成。

二是促进行业产能利用和经营效益提升。随着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淘汰出清,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达标企业生产负荷明显提高。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接近市场出清状态。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97.7%和56.8%。

三是推动绿色产业投资和环保产业壮大。中央财政下达2018年污染防治资金95亿元,有效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1~3月,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投资增长34.2%,比2017年全年上升10.3个百分点。据测算,2017年环保产业产值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环保领域上市公司效益持续提升,142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净利润超亿元的企业有78家,净利润增幅达到或超过100%的有33家。

一些趋势性问题值得关注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变化总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应高度关注一些趋势性问题。

第一,传统产业增长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传统产业增长与空气质量改善的负相关特征明显,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空气质量出现反弹的省份,其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同比上升,特别是火电、粗钢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的化学制造、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项目中,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比重较高,一旦投产将加大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第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步伐趋缓。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改善趋势明显。但能源消费总量自2015年以来呈逐年回升态势,煤炭消费总量增长由负转正,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加快。一季度,原煤产量、煤炭进口量、原油加工量分别增长3.9%、16.6%和7.5%,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回升态势。

第三,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研究表明,公路单位运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是铁路运输的13倍。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7%,市场份额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4%,市场份额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速相对加快,但公路运输的主导地位仍在加强。

第四,环境治理资金保障难度加大。近期,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出台规范PPP发展、银行资管新规等防风险举措,对环保类PPP项目影响尤为明显,一些地方存在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生态环境压力有待跟踪评估。从短期看,涉及行业减少生产,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有利的。从中长期看,会涉及行业企业利润下滑,进而影响环境治理,同时,我国对美反制措施涉及行业(如种养业)势必加大国内生产,一定程度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

总体上,当前环境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要求,一方面,要做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战役的顶层设计,加强攻坚战之间的协同配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激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加强环境经济形势研判,及时改进优化,提高污染防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扎实进展。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