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归隐侠客野外生存秘笈
万龙花瓶的渐行渐远
舌尖上的“乡味”
我国首部嫦娥工程科普立体书出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龙花瓶的渐行渐远

图为张怀山和他的“万龙花瓶”。
 

◆曹永胜

这个县城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在江边那几幢高楼大厦下的一间民房里,安放着几尊镌刻有“万条龙”的花瓶。

我慕名而去,在悠悠沱江边,找到主人张怀山。

没带我看他的“宝贝”,张怀山先拿出一摞照片。20多年过去了,那些照片虽已开始泛黄,却没有一丝灰尘。细数往事,73岁的他滔滔不绝。

那一卷坎坷的人生经历

“这个花瓶与我的亲身经历有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张怀山说,“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总的来说,是很坎坷的。”

张怀山的老家在四川省资中县孟塘乡,少年丧父,家庭经济困难,他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 13岁便跟着大人们开山打石、学木工、当漆匠。

由于成分不好,家里经常挨批斗。为了出人头地,他想方设法脱颖而出。18岁那年,他利用电磁原理做了一张漂亮的石桌,只要一通电就会旋转——二龙戏珠、单凤朝阳、金钱戏水等景象活灵活现。

这次展览让张怀山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县文管所所长杨祖恺见他有艺术底子,就把他留在了县城。此后,张怀山相继在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做雕刻临时工,还在县瓷厂当上了工艺品临时工。

张怀山说,资中县的土陶业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最初是为了酿制冬尖而专门生产的坛罐,用当地的龙骨子石风化后的黄泥巴作土坯原料,生产出来的花盆、沙锅、水缸,特别是酸菜坛,因为不生花而闻名遐迩。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做土陶的,张怀山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在县瓷厂,张怀山将所学和独特的构思融入陶瓷制作,数万件精巧的瓷品从他手下走出县城、走向各地。

但他并不满足,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搞出名堂来,做一件世上独一无二的东西。

一次偶然机会,张怀山从熟人那里看到一张故宫的九龙壁图,上面到处都是龙。张怀山琢磨着: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那我就做龙吧。此后,他白天工作、夜里画图,四处观摩。无数个冥思苦想的夜晚,形态各异的龙终于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双目圆睁、闭目养神……张怀山将这些龙组合在中国传统瓷器——花瓶之上,画出了“万龙花瓶”的第一张草图。

1985年,30岁的张怀山又迎来了命运的转机。经熟人介绍,张怀山进入甘肃省两当县一家陶瓷厂,举家从四川迁往甘肃。在甘肃省两当县度过了9年,谁知道命运又跟他开起了玩笑。1994年开始,陶瓷厂进入困境,濒临倒闭。一家人生活无以为继,张怀山无奈地辞掉工作,举家返乡,回到阔别九年的资中县瓷厂。但资中县瓷厂的处境也是每况愈下,不愿意再接收张怀山。无奈之下,一家人只好回到农村,回到老家资中县孟塘乡。

那一段艰难的烧制时光

不惑之年跌入人生低谷,张怀山没有气馁。这时候,他想起了那张“万龙花瓶”草图。那是他思考了15年之久的一张草图。

张怀山拿着草图来到资中县瓷厂请教专家。专家们看了后,摇着头嘲笑和否定:“陶瓷行业里绝对没有这种搞法。花瓶外重叠达四、五层,孔穴深到10多厘米,内外干湿不一,干了结不稳,湿了又会塌,这个问题极难解决。”专家们劝张怀山早日放弃这个念头。亲戚朋友也极力反对:“张怀山,你是不是没得名堂搞了嘛。好好的工作不干,却跑回来拱泥巴,不晓得你要做啥子。”“搞啥子艺术,还不如下田种地,又当不了饭,完全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

大家的反对却更坚定了他的信心:“这是我思考了15年的东西,我就要做出来,不管他卖不卖得到钱。”固执的张怀山不顾家人反对,一门心思扑在了“万龙花瓶”上。

张怀山遇到的困难超出了他的想象。从设计、塑型到烧制等,过程都不顺利。更大的困难是制作万龙花瓶本身,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出的。不仅如此,因为专注于万龙花瓶,张怀山家负债累累。但是,爱人一边骂他,一边却成为了他的助手,帮着和泥、做泥坯等。好几次,眼看就要成功,出窑时,花瓶却碎了。因为火候没有掌握好而前功尽弃,这样的事张怀山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因为劳累过度,张怀山还几次晕倒在路边。

做一只万龙花瓶真的有那么难吗?

张怀山说,花瓶的主体是空的,龙体也是空的。如果是实心的,烧制时会爆。用泥也是一门学问。选择黄泥,用水泡,过滤三次,澄清、和泥。接着就是主体,零部件该接的接起,该雕的要先雕起。全靠手工接缝和雕刻。部件接起后,洗刷干净。阴干一两个月,才抬进窑去烧。接是非常难的,干湿没掌握好就要爆,而且无法弥补。最后就是用小火烧四天。烧急了、烧大了也不行。烧亮了、带白光了,就可以了。

做第一个花瓶,张怀山用了一年。手制、安装、接逗、修饰、调整、建窑、烧窑……不断的辛苦尝试,1995年11月,经过七昼夜的烧制,张怀山终于成功了。那一天,窑火一停,“万龙出动”。当“万龙花瓶”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小山村沸腾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赏这一奇品。

1997年10月,万龙花瓶被推荐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首届四川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其古朴典雅、造型精美、结构复杂的风格一经亮相,便引起轰动。那次博览会上,万龙花瓶被评为了金奖。

1999年,万龙花瓶再次被推荐,参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得到一百多个国家旅游者的高度评价,获得了“世博精品”的荣誉。

那一声痛心疾首的叹息

听着张怀山和他的万龙花瓶的故事,我已经迫不及待,想一睹万龙花瓶的真容。张怀山把我带到堂屋侧面的一间小屋,解开门锁那一刻,我惊呆了。

四件高大的“万龙花瓶”展现在我面前,黄色和银色的各有两尊。灯光下熠熠生辉。张怀山说,四个花瓶高150厘米,直径56厘米,重60公斤。

仔细端详,其瓶结构是以龙体各部器官动态表现,相互缠绕于瓶柱心,交织重叠,镶嵌堆积而成。各部件重叠达四、五层,孔穴深到10余公分。各部件相交而不乱,重叠自然、穿插错落,起伏灵活,疏密适宜,结构紧凑。龙的形态神情并蓄,深刻描绘了宇宙生灵七情六欲和世间百态。瓶上龙公龙母、龙子龙孙,或穿云入雾,或兴风作浪,喷水吞云、跃火玩宝,各显神通。各种龙若隐若暗,若隐若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张怀山说,“万龙花瓶”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万龙团结,万象归宗,祖国统一,民富国强。“万龙”是一个虚名,并没有一万条龙,只不过是无法数清到底有多少条龙。龙的形态有钻出来的,有钻进去的。他一生坎坷,总想把人的七情六欲,人与人之间互相竞争、相互依靠表现在一个东西上。所以,就有了这个花瓶,这是一幅人间百态的缩影。

回想人生经历,张怀山最大的满足就是“万龙花瓶”。一开始就想做点东西出来,哪怕时间长点也无所谓。这辈子心想事成了,因为自己想的东西已经办到了。为了“万龙花瓶”,拼了命,付出这么多,觉得值了,终于做成功了。

对于家里保留的这几尊花瓶,张怀山说有人出了一两万元。他说价格太低,连煤炭钱和老两口工钱还不够。由于年龄大,张怀山2004年就停止了“万龙花瓶”的烧制。

对于自己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宝贝,张怀山感到许多忧虑:“我年纪越来越大,做这种规模的陶艺,特别费神、费时、费眼力,我没有更多精力继续做了。我还感到痛心的是,我的这门手艺没有人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曹永胜,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内江市作协副主席。曾著有《舌尖上的毒》等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