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核心竞争力 服务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治污攻坚凝聚共识
“环保医生”看什么病?
保护珠峰比征服珠峰更重要更迫切
环境处罚不宜过分强调数量
以结果为导向,让假把式无处藏身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结果为导向,让假把式无处藏身

 

◆香城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移送了4家环评机构问题线索。这些机构涉嫌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定,编制的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也有部分环评机构为应付检查,存在弄虚作假、修改多份环评文件的情况。

为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2018年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时,取消了环评机构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文件的质量要求,并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对环评机构和环评文件编制人员实施“双罚”。

这四家环评机构,对环保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置环评文件质量于不顾,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体现了生态环境领域应放尽放与严格监管的工作思路,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力印证。这不仅给其他环评机构敲响了警钟,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环评行业管理、提高环评文件编制水平。

实事求是地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树立目标和结果导向,以质量高不高、实效好不好作为检验标准。当前,生态环境领域诸多改革,均体现了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的指导思想。然而,个别第三方环保企业对此认识不深,没有认清“放”与“管”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以“放”促“管”的工作导向理解不够,不是想方设法高水平编制环评文件,而是心存侥幸,绞尽脑汁打擦边球、搞变通,最终撞上南墙、吃了苦头,可谓咎由自取。

对于负责环评编制、“三同时”验收的公司机构来说,敷衍应付也罢,弄虚作假也罢,其实都是耍小聪明,这种假把式很容易被看破,轻则限期改正,重则企业和相关负责人被依法追究责任。

由此来说,与其动歪脑筋不走正道,期望蒙混过关,倒不如以此次通报案例为警示,深刻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落实法律法规,把治污规范和标准高高举过头顶,拒绝利益诱惑,守住职业红线,远离标准底线,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