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人放歌
保持一颗自然写作的赤子之心
艺海拾贝
难忘的老北岗
一段难以置信的旅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段难以置信的旅程

书名:《DK博物大百科》
编著:英国DK公司
译者:张劲硕等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王洪见

读一部厚600多页、重达7斤的“大砖头”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于笔者来说,就是惊奇,长时间沉浸在一种惊奇的旅程中。这正是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新译著《DK博物大百科》所带来的观感。

《DK博物大百科》是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00周年纪念出版物。这部书的结构和内容,甚至是销售量,在近年来的科普读物中都难得一见。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是史密森博物院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里程碑。

正如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C·萨普所说:“本书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有机会审视周遭的世界,了解绚丽多彩的博物学。这是一段可以回溯到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的漫长的旅程。倘若地球的历史稍有不同,我们今天可能也不会在这里。”

书中囊括了超过6000种物种,着眼于成千上万的标本和物种展示,从自然界最基本的板块,到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再到植物,真菌和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稀有的动植物,给我们带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的感觉。

比如“鲎(hòu)”。鲎形似螃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据说,它对紫外线敏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鲎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含铜量很高。这是一种十分珍奇的血液,一遇到细菌就会凝固。因此,这种血液极具价值,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于对毒素污染的检测。在这部书中,我们还知道了它的老“资格”——早在几亿年前鲎就生活在地球上了。

再如,书中还介绍了“犰狳(qiú yú)”。也许很多人看到“犰狳”这个词,会把它想象成一种蛇。通过书中犰狳的图片,可重塑读者对犰狳的正确认识。犰狳在受到攻击时还会蜷起来,很像刺猬。

当然,在《DK博物大百科》的知识基础部分,还收录了地质和化石知识,这一章内容并不多,只有50多页,占全书篇幅不足1/10。各种各样的矿物琳琅满目,特别是标明了矿物中所含各种元素,直指其冶炼目的。

在博物学中,化石和矿石的研究是重要的部分。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在过去5.3亿年间,几次物种大灭绝更让地球上多达90%的物种消失了。有些深埋地下,大多数则无处寻踪。

以美国怀俄明州的树叶化石为例,它显示,伴随时间流逝,某地曾从温带草原快速变化为热带雨林。有些树叶化石甚至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5000万年前的昆虫咬痕。比较不同时期和地点的化石群落,我们便知,环境变化一直直接影响着这些物种的演化和它们的过往。正如C·萨普所言,“研究化石可为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深刻的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DK博物大百科》还专门设有“气候的变化”一节,其中特别提到“二氧化碳和气温”之间的关系。这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为了说明气候的变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关的证据。比如对极地冰芯样品的研究,揭示了过去气候变化的细节,分析冰芯中圈闭的气泡,有助于人们推断冰形成时的大气温度。

本书编者还特别提到“人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来自岩石和化石的清晰证据表明,地球的气候一直在显著地变化,影响了生物的进化和分布,而且还在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此外,还有许多导致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火山活动和围绕地球运送热量的洋流的变化,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动植物、菌物、微生物、矿物(包括古生物)、地球环境、生态、自然等,这部书收录了地球上大量珍贵又美丽的物种,难怪它被誉为“地球博物馆的巨大入口”,从翻开第一页始,便让人踏上一段难以置信的旅程。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