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邮政携手环保宣传电子垃圾回收
“校中村”里邂逅自然大舞台
森林点绿荒漠项目走进阿拉善
优化衣物消费 减轻环境影响
图片新闻
开放的诚意换来理解与信任
西安:主题月活动聚集校园
随州:环境宣传精彩纷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中村”里邂逅自然大舞台

 

◆本报记者 杨奕萍

“丢丢要回家,他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家门呢?”

“老师,丢丢的家是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因为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等。”

讲台上放着4个垃圾桶,分别是灰色的“其他垃圾桶”,绿色的“易腐垃圾桶”,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及红色的“有害垃圾桶”。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特别踊跃,不住地举手回答问题。

这是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垃圾分类的场景,这个课程的上课地点有些特殊,必须要等到“石桥小镇”开放的时间才能上课。

原来每周一、二、三及周四下午,校园里的“石桥小镇”会开放,这时候,学生们可以化身“小镇村民”,带上“护照”,进入这个微型社会。

非遗馆里,用行动传承非遗文化

从2017年开始,石桥头小学校长杨文军就策划打造校园里的“石桥小镇”,让孩子在“校中村”感受大世界。

去年10月份,“石桥小镇”正式竣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基地。室内基地设在学校教学楼的架空层,面积近3000平方米。学校采用围廊式建筑风格,打造了“非遗馆”“创客村”“角色屋”“实巧中心”和“科学岛”5个空间。在室外基地,学校开辟了“生态园”“康乐园”“试种园”“文化园”“养殖园”等特色园区。

“石桥头小学一直在传承石桥非遗文化经典,并把民俗文化引入校园,我们很早就有建造非遗馆的想法。”杨文军介绍,在“石桥小镇”的非遗馆,学生可以了解花灯、米塑、八蛮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欣赏民间艺人精美的手工作品。更重要的是,场馆内还设有非遗制作区域和“艺人工作坊”,学生们可以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非遗技艺。

“八仙宫手艺绝,糕人糕马顶呱呱……”

打着快板,唱着儿歌,一群五六年级的孩子在展示石桥头的特色文化,用方言吟唱的歌谣,朗朗上口。

在学生们身后,摆放着几组精致的八蛮道具。这是学校专门邀请“八蛮灯舞”文化传承人蒋伯明等根据学生的身高量身定制的。

75岁的蒋伯明说,“现在滚八蛮的人越来越少,从以前的几百人,只剩下现在的十几个人,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把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也很开心。”

滚八蛮是石桥头镇后台门村独有的一种贺太平、庆丰收的民间灯舞,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音乐响起,32名学生举着八蛮在树丛中穿梭自如,每种纸扎的瑞兽灯都由一人拿着灯彩肚下的两根把杆,一退一进,上下左右摆动,这些“瑞兽”在音乐声中腾跃着,好似活了一般。

八蛮是花灯的一种,若说花灯,最有名的还是石桥头的“王氏大花灯”。在“艺人工作坊”,“王氏大花灯”非遗传承人王安平正在指导学生们沿着灯笼骨架框,仔细刷上糨糊,贴上剪纸,镶上金边,然后帮他们挂上流苏。

“安排这样的课程,不仅想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石桥头的非遗文化,更希望他们能理解蕴含在其中的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杨文军说,“我们要让非遗文化真正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悠然园里,用劳动感受自然变迁

漫步“石桥小镇”,在“创客村”,学生可以学习图形化编程和3D设计,拼装乐高积木和机器人等;在“角色屋”的体验中,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各种灾害场景,学习各项应急技能;在“科学岛”,学生可以操作20多个小实验等。让人不禁感慨,小镇虽小,开拓的却是大视野。

石桥头小学德育主任陈士菊告诉记者,“石桥小镇”有40多门课程,都是由杨文军带着学校老师一起编写的教材,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而设计。同时,为了丰富学习教材,花灯、米塑、科学实验等课程事先都录制了微课,让学生先通过微课自学,再体验制作。

看似简单的米塑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从低段、中段、高段分别安排《卡通米塑》《生肖米塑》和《八蛮米塑》课程。

不仅如此,陈士菊告诉记者,小镇里还设有茶室,教授学生们体验茶文化。最主要的是,茶叶还是学生们在悠然园里亲手种植的。

悠然园是“石桥小镇”的室外基地,位于学校的南侧和东侧,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由丰登廊、花满蹊、香樟园组成。学校设置了劳动种植课程,在悠然园里划了29块“责任田”,“包干”给了每个班级,并组织学生开展采茶、制茶、泡茶等活动,完善学校的茶文化课程,同时种植鲜花,让学生们参与校园美化。

今年植树节,400多名学生挥锹铲土,在悠然园里种下了3000株月季花苗和1.5万株龙井茶树苗。接下来,学校还将在室外基地种植葫芦、小南瓜、砍瓜等,让学生与绿植花卉、时令蔬菜等亲密接触,学习栽培、参与劳动、呵护生命,感受农田的乐趣,体验生活的百趣,营造出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景象。

“我们希望通过学生们参与劳动,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四季的美丽,更加热爱大自然。”石桥头小学副校长王素萍说,“甚至我们把大自然变成馈赠的礼物奖励给学生。”

我们来到操场,大树下是一片绿茵如梦的草地。夏日的风轻轻地拂过,黄鲜老师正带着四年级四班的吴倡宇、杨馨一、陈钰晶等几位同学坐在草地上召开读书会,朗读着张海迪的《大自然,你好》:

大自然教泰戈尔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全世界的人都爱读他的诗。大自然使人变得开朗,变得聪明,变得心灵美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