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塑料防尘网要不要用?怎么用?
别把“有点吵”当小事
“代收垃圾”只是过渡?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收垃圾”只是过渡?

 

◆贺震

从7月1日起,首个强制垃圾分类的地方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自此,上海对未将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元-200元的罚款。由于许多人之前并不清楚垃圾究竟该如何正确分类,因而条例实施之前的6月中下旬这一段时间里,部分上海市民对条例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许多媒体的相关报道里都写到了这样一句话,“上海人快被垃圾分类给逼疯了”。与此同时,一个新兴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也应时而生。

顾名思义,“代收垃圾网约工”就是客户通过线上预约,在约定的时间里线下上门收取垃圾的专门人员。有分析预测,网约工只要勤快,月收入可达到万元以上。

垃圾分类看似平常,却是一项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工作,仅仅具备分类的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现阶段,对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垃圾,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完全正确分类投放。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因没有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而错分垃圾的尴尬在所难免,由此受到“责令改正”或罚款的处理都大有可能。而代收垃圾网约工对各种各样的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却非难事。

据了解,代收垃圾网约工一般都是由传统的废品回收人员兼任,对于垃圾分类,他们有着职业的积累和先天的优势,完全可以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居民线上约请代收垃圾网约工上门服务,不但清理了家里的垃圾,还可以向他们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垃圾分类不正确而被处罚。对于社会和城市来说,客观上有效节约了资源,保护了城市的清洁,避免了环境污染,可谓一举多得、益处多多。

网上预约代收垃圾,其实就是家庭购买服务的一种形式,是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外在表现。代收垃圾网约工的出现,反映了上海居民对政府号召垃圾分类的积极响应,以及对垃圾分类重视程度的提高,也反映出现阶段人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欠缺。由于无所适从,就想找人帮忙。随着垃圾分类迈入“强制时代”,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就成为市民日常必须面对的情况。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上海代收垃圾网约工的模式也将被其他城市所复制和推广。

为了适应强制垃圾分类这一时代要求,近期以来,上海市政府和民间,包括高校和非政府社会组织,正通过多种多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其短视频在网络及微信上十分火爆,垃圾分类话题的市场热度与社会关注度成正比飙升。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这一经历启示我们,推进垃圾分类,仅仅停留在伟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宣传上是不够的,需要未雨绸缪,及早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包括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公众有必要的相关知识储备,使垃圾分类在国家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时不再困难重重,而是水到渠成。

就代收垃圾网约工来说,有人认为,这个市场未必会长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就会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并且养成随手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如此一来,代收垃圾网约工自然会从市场上消失。

针对这一看法,笔者并不认可。新的社会规则催生新的社会需求,而新的社会需求则会孵化出新的商业形态。垃圾分类既是有利于环保的事业,也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或许会催生新型服务。网上预约代收垃圾,属于家政服务的一种,与居民花钱请保姆帮助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并没有质的区别。不同的家庭需求是多样的,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有可能催生行业蓝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如何分类”这一问题。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绿色职业”也许有着不一般的生命力,就如月嫂、快递员等新职业一样在全国各地城市快速普及。

作者单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