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
前海的样子
展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
因“分”结成亲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遗址为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明
 

◆本报记者 杨奕萍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中国考古界激动不已。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现存规模宏大的城址等相关遗址,出土了以玉器为主的大量文物。

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故宫博物研究院考古所所长、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我想最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让全世界全中国都了解到,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点,从3500年前提到了5300年前。过去我们考古界(包括西方科技界、考古界)能够认证的中华文明起始点是到殷墟,距今约3500年。这一次通过良渚古城遗址,中外考古学家难得意见一致地认为,良渚确实距今5000年就已经迈进了中国文明的门槛儿,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考古史上的一个缩影,在世界早期国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说起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作用,李季连着用了两个“很了不起”来形容。

1936年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浙江余杭良渚一带进行调查,发现了十余处以黑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其中六处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并出版《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一书,成为良渚文化和浙江史前考古的发端。“当时施先生就能认识到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不同文化,很了不起。”

之后良渚考古沉寂了好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良渚一系列墓葬的发掘,发现里面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证明了出土单位。

“良渚遗址是一个大型土遗址,在一大片苍茫的农田上,根本看不出一个古城的面貌,不像曾侯乙墓、海昏侯墓,一旦发现,都能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宝贝。像良渚这种土遗址,就得久久为功,不断地进行发掘,不断地进行研究,才能剥丝抽茧般,一层一层地把它的内核价值揭露出来。”李季解释道。

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手段,专家确认良渚古城外围还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距今已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良渚遗址就是考古历史上的一个缩影,只能通过科学手段,一项一项认证,一项一项排除,申遗最终成功,正是源于每一步都有坚实的数据做基础,很了不起。”

2017 年 3 月,享誉全球的考古泰斗、英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先生再次来到良渚古城遗址。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 他认为,良渚遗址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遗址之一,出土的精美玉器代表了良渚先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的手工艺技术,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出土玉器的高等级墓葬所代表的社会等级制度,揭示出良渚遗址在世界早期国家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引起人们对早期文明、早期复杂社会发展固有观念的反思。

入选并非“一锤定音”,要深入挖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提升保护水平

随着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总数增至55处,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非就是“一锤定音”,如果保护不力,依然有被除名的可能。

曾经在2009年6月25日,第33届遗产大会宣布将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从《世界遗产名录》除名,认为当地在这段河上的现代化桥梁工程破坏了河谷景观。这是继2007年阿曼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因面积急剧缩减90%被除名后,世界遗产大会做出的第二个除名决定。

李季认为,在各类文化遗产中,大遗址的保护是公认难度最大的。“地下气象万千,地面土丘一片”,作为远古遗留至今的土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的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并且遗址点多面广,保护难度大。再加上遗址地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遗址保护影响范围近100平方公里,而考古挖掘依然不断有新发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关系,难度也很大。

当然,保护文化遗产,就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让公众享有文化遗产共有者的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同时,在科学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合理的利用。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积极探索之一,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始向公众有限开放。有效分流,无疑是良渚古城申遗过程中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早在申遗之前,良渚古城遗址就对周边整个环境控制和今后的观众流量控制,都做好了合理的保护规划。比如,良渚博物馆是遗址展示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紧挨着遗址,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不仅方便有效分流观众,同时还能照顾到不同观众的需求。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是终点,而是保护、传承和利用等各项工作的新起点。”针对具体保护传承举措,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余杭将着眼长远,开展有重点的、系统的考古研究,进一步挖掘良渚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深刻内涵,全面做好良渚遗址的展示工作,继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