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守护好南通“黄金水道”
摸清底数 为驻点提供数据支持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好南通“黄金水道”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为南通提供科技支撑
 

编者按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以下简称驻点跟踪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批示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具体行动。

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深度融合,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管理办公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的共同领导和协调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驻点跟踪研究组,赴江苏省南通市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为解决南通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10月31日,江苏省南通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陆汉勇等一行6人第一次来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了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他们向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寻求科技支持,也拉开了双方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序幕。

为打好长江修复攻坚战打好基础

南通市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两市灯火相邀,南通市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0余公里。

驻点跟踪研究开展以来,南通市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月~6月,南通市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为71%,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各断面氨氮、总磷浓度明显下降,省考以上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30.5个百分点,如泰运河、栟茶运河、掘苴河、北凌河等4条主要入海河流控制断面氨氮、总磷同比降幅均在55%以上。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改善情况排名中,南通市在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2位;又荣获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称号。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把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污染防治攻坚大体制、大机制、大整治格局,切实强化水环境治理的组织推进。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月点评、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县(市、区)、乡镇、村(社区)污染防治攻坚实行量化考核,今年加大对水环境治理考核的赋分和权重。考核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压实压紧基层组织生态环保责任,打通污染防治攻坚“最后一公里”。

二是理清治水思路。2018年9月,市委主要领导专程带队赴浙江省绍兴、宁波等地,学习“五水共治”经验做法;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巡查如泰运河东安闸桥西等重点断面,研究管控措施;市政府分管领导、相关“河长”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找准水环境治理短板。11月,印发实施《南通市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围绕城镇与农村两大战场,突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四大领域,举全市之力打好水环境治理主攻仗、主动仗。

三是整合治水力量。充分整合“水治办”“黑臭办”“河长办”相关工作职能,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进一步增强合力。将“走帮服”活动的工作重点聚焦到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上,发动98个市级机关万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引导群众,全面排查各类水体环境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2019年水污染防治计划,实施7大类285项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推动水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截至目前开工率达90.5%。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南通市水环境突出短板在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等问题。根据《南通市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全市切实加强河岸协同治理,狠抓水环境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抓好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开展重点断面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制定14个断面达标整治方案,“一河一策”推进治理。通过超常规、强有力、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如东县如泰运河沿线各区镇共建有296处生活污水临时收集点,上半年已收集外运5840车(次)、3.4万吨生活污水。经整治,东安闸桥西断面水质明显改善,今年1月~6月平均水质为Ⅳ类,较去年同期提升两个类别,氨氮、总磷同比下降70.3%、62.9%。

二是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印发《南通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推进管网“十个必接”工作。各县(市、区)成立水务公司,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四统一”工作模式。今年计划新增乡镇污水处理能力2.85万吨/日,计划新建配套污水管网220公里,目前已完成70.25公里。同时,今年已建成41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另有123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

三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压减畜禽总量,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理禁养区内、占用基本农田、占用河道水利设施及使用餐厨废弃物等四种类型的养殖场(户)3344家,累计压减生猪存栏量105.1万头。推动粪污社会化治理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目前已建成粪污有偿治理服务组织34个。

南通市立足城镇和农村两大战场,系统、全流域治水,强化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推进中心城区水质提升。按照“区域治水、流域治水、全域活水”的要求,对濠河及周边45平方公里的水系按片区治理黑臭水体。一改传统的“依河治河”思维模式,采用“系统化、片区化、科学化”治理思路,科学推进水环境整治。巧妙利用濠河和八窑河的水位差,将文峰老闸稍加改造,利用拓扑导流技术,打通文峰水系,生态活水和城市防洪两兼顾,彻底消除了多年来形成的4条黑臭水体,实现水系连通、流水不腐。

二是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对照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农村河道轮浚和河道清障工程,加大对河道非法填埋建筑垃圾清理力度,确保农村河道水系畅通。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印发实施《南通市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2022条农村黑臭水体列入清单,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865条,占总数的43%。

三是强化长江保护修复攻坚。编制形成《南通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南通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查、测、溯、治”思路,开展入江(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实施长江(南通市区段)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2018年成功建成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将这片区建设成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量身定做水环境治理方案

为了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南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4月正式挂牌成立之前,已经多次赴南通市调查研究生态环境情况。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由具有研究优势和积极性的中央级科研单位和地方生态环境科研与监测机构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等共同组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是工作组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南通市本地参与研究单位有南通大学、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南通市国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肩负“送科技、解难题”的任务,通过深入一线和驻地研究的方式,紧密结合地方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需求,协助开展“找问题、提建议、出方案、做评估”等科技服务工作。

开展驻点工作以来,工作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突破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深化和谐长江、健康长江、清洁长江、安全长江、优美长江“五江共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法,落实各方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奠定坚实基础。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根据南通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编制了《南通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此次驻点工作将紧密围绕南通市长江保护生态修复、区域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需要,以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推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成果转化、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主线;以专家团队驻点跟踪研究为抓手,形成“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模式,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整体解决方案,着力解决科研工作不落地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或部门“有想法、没办法”的技术瓶颈,为打好南通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南通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省考断面比例达到74.2%以上,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市考以上断面比例低于2%;城市建成区及县城镇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优良比例高于98%。

根据《方案》,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编制源清单及生态环境问题解析;提出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方案;支撑开展重要水体保护与修复;开展生态环境风险监控预警;提出“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形成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地方科技支撑能力。

根据南通市闸控水系的特殊状况,深入开展重要水体不达标断面汇水区域的污染源解析,通过对工业(重点行业)、生活(城镇及农村)、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及农药、化肥)等各领域的污染源调查与评估,准确剖析和定位水体污染成因、断面不达标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污染源解析的基础上,划定汇水区域重点污染源,深入开展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出适用于南通市水系现状的流域污染物治理及减排对策;选择水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典型区域,指导开展湿地恢复、生态敏感区保护等水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示范工程建设,最终形成适合本地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解决方案。

实施五大任务破解南通水环境治理难题

南通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将工作重点瞄准了南通市水环境治理的五个方面。

一是开展源清单编制和生态环境问题解析。分流域(水系)主要污染物精准溯源与解析。

开展不达标断面污染源精准溯源解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MB),结合本土的源成分谱和本土污染源清单,开展水体总磷、氨氮等污染物源解析,阐明入江水体主要污染来源及其贡献,核算断面上游汇水区域污染源产排放量和入河量,形成污染源清单和重点污染源分布图。

基于流域水系污染源分析,提出流域污染物治理、强制减排及特殊时段应急管控对策,形成溯源解析、综合治理、运维管理、绩效评价一体化的综合施策方案。

工作组将指导南通市科学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等,积极推广成熟可行技术,确保年度重点整治工程项目落地生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根据解析结果,提出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方案,包括农田面源氮磷流失减排与防控技术、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及费效评估、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等。

三是指导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风险防控。工作组将指导南通市制定实施《南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针对南通市现有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突出环境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开展规范化建设及整治。同时,基于南通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沿江分布特点,指导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调查、水质安全预警分析,构建风险源评估指标体系,对沿江水源地进行风险分级研究,评估沿江水源地的风险等级;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及风险源名录等,为确保沿江水源的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形成南通市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指导开展长江南通段排污口排查整治,对南通市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体系与现状评估,进行基于区域水系生态基流保障的涵闸科学调度方案研究等。

五是开展长江水生态保护与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研究,包括长江南通段岸线利用调查评估与修复、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长江黄金水道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水生态空间(水域、岸线等)范围划定与空间管控体系研究等。

根据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工作组将支撑各地方完成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和8个专项行动方案的任务完成。中期将支撑地方形成“十四五”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和规划草稿。远期,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路线图。

目前,在生态环境部的直接领导下,全国58个驻点跟踪研究城市高度重视,绝大多数完成“挂牌”,多数城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置了驻点办公室并正式开展相关工作。在管理办公室和长江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举办了多次业务培训,提高了各驻点研究小组人员工作水平;设置了多个微信工作群(负责人、联系人、工作交流等),便于工作的及时开展;建有长江保护修复平台,专门进行相关成果的介绍。

下一步,工作组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细化“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细化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将工作做实、做细。

二是根据“方案”申请配套经费。《实施方案》报南通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向财政申请配套经费。

三是定期调度跟踪督办。定期调度各地及各合作单位的进展。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落实专人跟踪督办,确保驻点研究取得实效。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