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诗意江南的灵魂抒写
厕所的变迁
静待九龙喷水时
南澳漫笔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9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澳漫笔

 

◆杨海蒂

汕头拥有全国唯一的城市“内海湾”,同时也拥有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岛。

车驶过跨海大桥,就进入了南澳,一个迷人的岛屿,唯一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海岛。初见它,蓝天碧海,金沙白浪,山海相映,风光旖旎。同行的程兄一见钟情,铁了心要在南澳买房养老。

1

北回归线分开热带与亚热带,这道无形的地球分界线,横贯南澳全岛。

矗立在青澳湾的“自然之门”,是南澳岛的北回归线标志塔,造型设计融合天文现象和科学知识,非常别致。青澳湾有国内顶级沙滩,站在这“中国最美丽的海岸”上,我一时有些恍惚。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台湾花莲东部海岸,见到的北回归线地标,是圆形灯塔状的一柱擎天,也颇为壮观。

南澳距高雄,仅160海里。也就是说,南澳是海防前哨。在高雄做文化交流期间,汕头籍的台湾文友,指着海对岸说:那边是汕头南澳。他声音有些异样,眼神掠过忧郁,兴许是动了思乡之情。

也还记得,在台岛最南端、中央山脉尽头的垦丁鹅銮鼻公园,台湾文友手指浩渺的海面告诉我,南海与东海的水域分界线,太平洋、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的分界处,就在你眼皮底下。南澳也是南海与东海的分水岭,南澳东端往东南延伸过去,即是台湾海峡鹅銮鼻一线。

因跨闽、粤两省,南澳又称闽粤镇,乃“粤东屏障,粤闽咽喉”,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于闽、粤、台海面的交叉点,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距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7海里。

海路四通八达的南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

军事要冲、黄金水道、海上丝绸之路,给清新美丽的南澳,增添了厚重的神秘色彩。

2

最神秘的,是太子楼、金银岛藏金谜。

南宋末期,“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于福州拥立益王赵罡称帝,年号隆武。元兵进迫,与文天祥同中进士的陆秀夫,跟张世杰一道,护送赵罡赵昺兄弟和杨太后等逃至南澳,且挖有分别供皇室、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3口宋井:“龙井”“虎井”“马井”。“宋井”非常神奇,虽处于海滩,却是淡水井,700年来时隐时现,清泉不绝,水质清纯甘甜、久藏不变质。

赵罡登基前为太子,人们按习惯将其住所称为太子楼。

太子楼遗址有棵茂盛的古榕,长在硕大的石壁上,石壁下侧有一裂缝,裂缝两边歪歪斜斜刻着难辨的文字。

传说,石室内藏着南宋皇室未能带走的大批金银珠宝,谁若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完释义,石壁便会自动开启。石壁上的文字依然历历可见,但太子楼藏金谜仍未解开。

太子楼附近的青蛙也很传奇。相传少帝夜里被蛙鸣吵得心烦,命人捉来蛙王问罪。蛙王悲泣,他心生怜悯,随手拿起朱笔在蛙王脖颈画上一圈,挥手让人放生。从此,太子楼四周的青蛙,脖上都有一个圈,为报不杀之恩,它们的叫声变得很低哑。

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谓家喻户晓。两年后,年仅11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张世杰等拥戴卫王赵昺为帝,退至崖山,陆秀夫任左丞相,继续抗元。

彼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已在海丰落难。崖山海战兵败,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投海殉国,南宋皇族800余人相随跳海自尽,许多忠臣紧随其后,陆游的玄孙也在其中,十万军民带着宋人最后的血气与尊严争相蹈海,情景何等悲壮。曾经繁花似锦的宋朝彻底灭亡,史称“崖山之后无中华”。

明万历年间,南澳修建陆秀夫墓,清乾隆时期,南澳题刻“丞相石”,以纪念忠君报国之士。

金银岛藏宝的传说更为神奇。小岛三面环海,奇石相叠,岩洞穿插,曲径通幽。明朝海盗猖獗,戚继光、俞大猷联军进兵南澳,围剿海盗首领吴平,据说戚都督夜梦关帝授予计谋,让其从背后用火羊阵奇袭,这才取得胜利。

吴平败逃前,问妹妹是走是留,其妹愿留岛守宝。寇首杀心顿起,将胞妹分尸,连同18坛金银,一起埋于金银岛,让她永远守护财宝。“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壳。潮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这是吴平留下的诡谲谜语,似乎也是一个魔咒,谁能破解,就能找到宝藏。这个千古之谜,或将永远尘封地下。

3

从帝王到名臣,从英雄到枭雄,从航海家到大海盗……多少风云人物,在南澳留下过足迹,岛上也因此遍布历史遗迹、文物古迹、名刹寺庙。

南澳作为东南门户,战略位置重要到“争之则我据其胜,弃之则寇得所凭”,历来都引起朝廷高度重视。

明万历三年,皇帝诏设“闽粤南澳镇”,派驻副总兵,兼领福建南路、广东东路水师,使南澳拥有独一无二的海岛总兵府。明清两朝,有近200位正、副总兵赴任,留下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抗击外夷的辉煌战绩,以及戚继光等抗倭戍疆的英雄故事。

明末,郑芝龙铲除群雄称霸海上,招纳福建数万灾民,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他以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烧毁入侵船只,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因抗夷剿寇有功,郑芝龙被朝廷招抚为南澳副总兵,加总兵衔。明亡,郑芝龙降清,招降郑成功未成,父子决裂势同水火。

南澳曾属郑成功藩地,他以南澳为基地,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到处募兵,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征战清军;之后,率将士数万人渡海,围攻侵占台湾的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历时8个月,迫使荷兰总督投降,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坚持反清复明,并且收复了台湾,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名垂青史。而郑芝龙,因大节有亏,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南澳至今遗存郑成功问卜的城隍庙、中澎的“国姓井”,以及总镇府内的“郑成功招兵树”。总镇府墙壁上,“东南砥柱”“德配天地 ”“学海渊深”“积厚流光”等历史遗墨,表达了文人骚客对郑成功的景仰。

康熙年间,南澳升设总兵,负责闽、粤及台湾、澎湖海防军务,成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历史见证。因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南澳曾与台湾交往密切,而今南澳籍台胞已达10多万,远超南澳岛常住人口。

南澳台湾,一衣带水,骨肉相连。惟愿海峡永远风平浪静,永不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