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凝聚草根力量护河湖
山东首次公布水环境“双指数”排名
攻克湿垃圾分类处置难点
图片新闻
建立医疗废物转移处置体系
首轮排查整治销号率达96.4%
拿到绿色牌不代表可以放松、一劳永逸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市深入推进民间河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凝聚草根力量护河湖

▲图为温州市“南塘大妈护河队”成员正在清理河面垃圾。
 

◆本报见习记者 朱智翔 记者 晏利扬 通讯员 张琳 黄涛

民间河长,是治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凝聚壮大这股力量,切实发挥民间河长的作用,浙江省温州市“争当民间河长 共建美丽温州”主题活动暨温州市民间河长现场会近日在温州瑞安举行。来自温州各县(市、区)、功能区的民间河长代表齐聚一堂,建团,巡河,探索党政河长与民间河长协同联动,共同推进河湖治理。

由自发行动向组织行动转变

河道碧波如洗、鸟飞鱼跃,岸边绿树成荫、青草依依,伫立在温州瑞安市三叉河畔,一度浑浊的河水还清,滨水绿道上行人如织,一派和谐之景。

三叉河的转变,得益于当地浓厚的全民治水氛围。近年来,瑞安市治水办(河长办)公开招募有责任心且热心公益的知识分子、企业家、普通群众等,担任民间河长。如今,已有300多名民间河长受聘上岗,积极参与河流治理及保护。

洪端艮便是看护三叉河的民间河长之一。说起担任民间河长的经历,洪端艮自豪地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去年夏天,我和同伴们发现三叉河水时常会变得又白又浑浊,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污染源。” 洪瑞艮说,经过日夜探查,终于揪出了罪魁祸首——河流上游建筑工地偷排泥浆入河。在洪端艮等河长的协助下,污染三叉河的肇事者被绳之以法。

洪端艮等人护卫三叉河,只是瑞安民间力量参与治水的一个缩影。类似寻找问题河道、查促问题整改的“草根治水”场景,在瑞安几乎天天上演,瑞安的河湖也随之一天天变得水清岸美。

“这一次又一次的‘草根治水’行动让政府部门意识到民间群众推动治水工作的力量,” 温州市治水办(河长办)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潘黄星介绍,为此温州各地陆续行动起来,一方面向全市招募民间河长,呼吁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护河、爱河、守河的行动中来;另一方面出台《民间河长制规定》等一系列激励规范制度,推动民间河长建团建制,由自发行动向组织行动转变,让河长制工作在群众中扎根,实现全民治水、全员行动。

从做好“分内事”到发动身边人

“现在我们都有了‘民间河长’证书,这张证书代表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洪端艮说,和过去自发巡河不同,这是政府、职能部门对“草根治水”的肯定和信任,寄托着希望和期盼,激励着民间河长今后要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这一“分内事”。

如今,在温州,民间河长们不只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事”,还通过一件件生动的治水故事影响、感染着身边人。民间河长张仁勇表示,除了自己认领的河流,平时经过河边都会停下来巡一遍,遇到亲朋好友也会让他们留意河流水质,有问题马上告知自己。此外,张仁勇12岁的女儿也经常和他探讨如何让更多人保护水环境,立志做“小小民间河长”。

“民间河长从群众中来,大多生活或工作在河道周边,能够及时掌握、收集河道相关信息,有效弥补政府河长巡查频次有限、河道信息掌握不及时的问题。” 潘黄星说,除此之外,民间河长还能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及时将河流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以身作则治水护水,从而加强治水工作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他们不仅是治水的监督员、宣传员,还是参谋员、联络员。”

“南塘大妈护河队”就是以治河带动身边人的一个例子。温州市鹿城区白鹿洲社区水系众多,温瑞塘河、南塘河、小南门河均流经此处,沿途建有数个滨水公园。2013年3月,白鹿洲社区15名退休女性志愿者、党员自发成立“南塘大妈护河队”。“社区这么漂亮,三面临水,舍不得让环境变差。成员都是50岁以上的社区大妈,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接地气。”护河队成员王巧贞说。

如今,“南塘大妈护河队”有40多位固定成员,个个都“升级”成了温州民间河长。为了落实长效化管理,她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情况制定巡逻表,几乎每天巡河,如遇急事不仅要请假,还要先找到换班人选,建队6年来几乎没有落下一天,成为温瑞塘河边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组织行动向规范行动深入

今年5月,“南塘大妈护河队工作室”和“大南街道民间河长办公室”挂牌成立,标志着温州民间河长组织制度化、规范化进程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民间河长由组织行动向规范行动深入。

目前,民间河长已覆盖了温州每个乡镇(街道),而且每个乡镇的民间河长数量均不少于所辖村数量。为切实发挥这个庞大群体的治水护水作用,温州在完善定期巡查、投诉、举报、登记、处理、反馈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以及激励和退出补充机制,统一定制颁发民间河长聘任书、工作证、工作服,并纳入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编号和信息化管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民间河长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不称职的民间河长给予解聘、替换。

同时,对于民间河长组织的管理,温州各地治水办(河长办)落实专人负责民间河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岗前培训、履职积分管理等相关工作制度,有效落实民间河长信息更新、考核、评价、解聘、补充等工作,督促引导民间河长有效履职。并以市、县、乡镇为单位,建立民间河长协会、联盟等组织,搭建微信、QQ联络群,强化民间河长的管理和联系,有效调动民间河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温州开拓创新,将民间河长发现的属实涉水问题作为官方河长月度履职情况电子化评价的减分项,纳入年度治水考核,强化民间河长与政府河长联动。

“下一步,温州民间河长建设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河长队伍,因地制宜推行各种形式,全面盘活本地人力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民间’河长共建、共治机制,强化全民治水合力。” 潘黄星说,将持续加强对民间河长的业务培训,引导社会关注民间河长工作,建立评选表彰制度,激励工作激情,并积极落实政府河长和民间河长结对共促、联合巡查,共同推进河湖治理。

“我们希望温州民间河长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规范,自己能通过担任民间河长,为全市治水工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民间河长郑峰说。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