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十一家民间环保组织零起诉困局待解
行政机关配合调查核实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如何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图片新闻
海南开展执法大练兵竞赛比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但问题显现
十一家民间环保组织零起诉困局待解

 

◆本报记者李涛 通讯员侯佳明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陕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陕西的环境公益诉讼也发展迅速,整体势头很猛。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本土的11家具备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民间环保组织中,至今尚未有一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陕西检察公益诉讼

案件激增、范围更广

2015年1月1日,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迎来发展新阶段。

同年7月,全国13个省市开始试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陕西作为其中之一。两年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在全国推广。因为先行先试,扎实开展,所以陕西的环境公益诉讼实现了大踏步发展。

据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杨辉介绍,公益诉讼特别是环境资源方面的案件,近年来数量是不断增长的。

2016年,陕西办理诉前案件大概为500件;2017年,这一数据增至1000件左右;2018年则为3000件。2019年仅上半年,办理诉前案件就有2500件。

杨辉说,从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来看,2018年为71件;2019年上半年为46件,逐年递增。不仅如此,受理范围也更加全面,涉及资源保护6个细分领域,环境污染5种具体类别。

此外,记者了解到,陕西也实现了环境类案件专门受理机构的从无到有。目前,已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等4家法院设立了三级四个环境资源审判庭。

环境公益诉讼“热”

民间环保组织提起“冷”

从大的层面来看,陕西的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良好,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在整体环境公益诉讼“热”的同时,也出现了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遇冷的情况。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陕西省内具备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民间环保组织有11家,但遗憾的是,这11家环保组织目前尚未提出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发表在法学权威刊物《法律适用》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发展及制度完善》一文,也提到类似现象,在我国32个省市中,包括陕西在内的5个省市,至今尚未实现社会组织提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零的突破。

西安环境法学研究会是陕西省11家具备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其中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近期,记者联系到这家研究会的秘书长张继恒,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零提出”的情况,他这样解释:“我们作为专业的学会,主要是从事环境法的一些宣传教育。再有就是我们学会的主要成员是高校任职教师,他们的大量精力都是在科研、教学上。提起公益诉讼是需要成本的,我们的经费捉襟见肘。”

张继恒坦言,两三年前,作为环境法学科,他们一年得到的经费大概为10万元,而此前的江苏常州“毒地案”,一个案子败诉,就要承担189万元天价诉讼费用,显然民间环保组织是望而生畏的,在提出诉讼前会有经济顾虑。

来自中华环保联合会2014年的调查显示,全国60%的环保组织无力建立固定办公场所,超过80%的组织年度筹资不足5万元,而近半组织没有法律相关业务。

西安环境法学研究会2012年成立,成员接近百人,但至今无固定办公场所,成员均是兼职教师。张继恒告诉记者,类似他们这种情况的民间环保组织并非个例。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除了缺钱,缺专职人员,偏学术、重理论、人员组成单一,也是陕西11家民间环保组织的显著特征。

对于本土民间环保组织环境公益诉讼遇冷的情况,陕西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博士李亚菲分析,陕西省的11家社团组织,有很大一部分带有学会和协会性质,这就决定了他们活动的主要宗旨为学术,所以提起公益诉讼也许在他的活动范围里,但是比重不大。

此外,李亚菲认为,缺少政府足够支持,也是尚未实现“零突破”的一块短板。

“由于社团组织里面官方性质的比较多,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登记备案、范围审核等方面,接受的把关更严,因而也就决定了其从事相关活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专家献策:

设立专项基金

联合提起诉讼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发展及制度完善》一文还提到,截至2018年9月,全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民间环保组织增至22家,注册地涉及13个省市,许多省市都已出现类似自然之友、绿发会、贵州省青年法学会等相对成熟的民间环保组织。

对于陕西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的遇冷,如何才能实现“零突破”呢?

“有些省份已经设立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专项基金,那么我们可以在基金中先提取一定的比例,来解决现实问题,因为环境公益诉讼是前期垫付后期转移。另外,对于一些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的环境问题,政府也可以对提起公益诉讼给予一定比例的费用。当然,社会企业以及公众也可以有一定的捐款。”李亚菲建议。

此外,李亚菲认为,由于公益诉讼起诉难,诉讼周期长,如果性质相近的社会团体联合起来做这件事,难度将会降低,胜率也会有所提高。

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针对陕西现状,专家建议,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给予民间环保组织更多的扶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专项基金等,才能让民间环保组织这支生力军在公益诉讼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做出更大贡献。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