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十一家民间环保组织零起诉困局待解
行政机关配合调查核实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如何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图片新闻
海南开展执法大练兵竞赛比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行政机关配合调查核实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本报综合报道 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近日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报告了北京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这也是北京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试点以来,北京检察机关共提起公益诉讼24件

自2015年7月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北京市共发现民事、行政公益案件线索9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379件,提起公益诉讼24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1件,民事公益诉讼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5件。此外,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按期回复率及启动整改率均达到100%。

敬大力介绍,全市检察机关聚焦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部署10余个专项行动,分领域促进集中整治。共挽回被损毁的耕地、林地、湿地540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0余公里,清除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7.5万吨、15万立方米。

同时,市人民检察院创新“检察+”工作模式,建立“检察+环保”等协同推进机制,就线索移送、调查协作、卷宗调阅形成双向衔接。在疏整促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促进拆除耕地、基本农田以及河道上的违法建筑5.7万平方米,关停和整治企业73家。

北京市检察机关还积极践行“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状态”的理念,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362件,在行政机关依法整改、实现公益保护目的情况下,依法撤回起诉4件。

敬大力表示,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十分重视检察机关提出的建议、提供的线索,及时启动完善管理治理的专门行动,对检察公益诉讼的认识日益提升,配合调查核实的主动性显著增强。行政诉讼法修改以来,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按期回复率及启动整改率均达到100%。

检察公益诉讼目前缺乏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

报告指出,检察公益诉讼总体上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法律规定得较为原则,还缺乏操作层面上的细则。具体来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检察机关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可以进行调查核实,但怎么操作、对应什么义务,可以使用的手段并不明确,亟待出台司法解释、实施细则予以完善。

此外,市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案件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强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相对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线索少、成案少、提起诉讼少,调动社会组织等力量还不够有效充分。部分公益损害需要进行司法鉴定,但存在着环境专业鉴定机构少、鉴定成本高、鉴定周期长、委托鉴定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将进一步探索检察一体化办案模式,强化市检察院的牵头抓总,分院、区院按照统一安排开展工作,实现监督点位集中、监督时间同步、监督效果叠加,着力推出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影响大的案件。

同时,健全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外部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社会组织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加强与审判机关公益保护司法协作,共同探索涉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相关实践。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推动充实在京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落实好环境公益诉讼先鉴定后收费机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