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盐都
抓整改挥铁拳 还仙鹤好环境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盐都

盐都——一处可以深呼吸的天然氧吧
盐都区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盐都大纵湖湖荡湿地
白云蓝天映古镇
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七星农场
生态村庄百姓欢
盐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盐都区郭猛垃圾中转站
 

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吴本辉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地处江苏沿海中部,西汉元狩四年因盐置县,区域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

盐都是一幅湖荡湿地的“水墨画”,生态优良、水网密布,有6个省管湖泊湖荡、4426条河道,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4。温润绵长的里下河水乡文化,滋养了盐都人坚韧豁达的性格品质,这里走出了胡乔木,著名儿童文学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等一批杰出人物。

盐都是一方安居乐业的“桃花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得分江苏苏北领先,是全国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先进区,中国曲艺之乡,连续14年获评江苏省平安区。

盐都是一片创新发展的“新蓝海”,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科技创新指标列全市第一,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试点区。

近年来,盐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创建国家生态区、江苏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盐都区水环境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是盐都最珍贵的家底和最大的本钱,全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一是深化生态立区战略。作为盐城市区百万市民的饮用水水源所在地,盐都区委、区政府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生态立区作为根本战略,把守护好水环境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全区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旅新高地的产业定位,区委、区政府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区环委会每月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推进会,形成了“政府统筹、属地负责、部门参与、互动并进”的推进格局。

二是注重生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一张图”的理念,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先后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等5个中长期规划,以及大纵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蟒蛇河专项规划等10多个专项性规划,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土地利用等“多规合一”。树立底线思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34.7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3.13%,高出全省平均值3.13个百分点。有效控制“水陆空”开发强度和区镇村开发边界,为创建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三是增强生态全民自觉。坚持全区参与、全民发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五进”活动,在盐都融媒体设立环境污染曝光台,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把绿色创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生态镇村创建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创建,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让自然生态美景成为底色。盐都区强化系统思维,科学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规律,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做好治水、治气、治林、治田等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提升空气质量,让人打开心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先后依法关闭“散乱污”企业345家,推进铸造企业废气治理和达标改造,整治“黑烟囱”373根,狠抓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秸秆禁烧,连续7年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省市巡查“零通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名列全省前列。“好空气”已成为盐都的靓丽名片,真正让盐都成为“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二是修复湖荡湿地,再现碧波荡漾。全区成立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河湖长+警长”网络,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带着目标、问题、任务、措施、责任“五项清单”,定期开展走河巡湖,确保河水流到哪里,哪里都有人负责。实施大纵湖“引江入湖”“退渔还湖”“湿地修复”三大工程,累计退渔还湖13.6平方公里。建成9座集镇污水处理厂,铺设主支管网近400公里,推动污水管网“十必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强化黑臭河道治理,累计整治大中小沟河3510条、3860公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三是强化植树造林,绘就生态底色。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扎实推进退耕植绿、拆违补绿、闲地添绿、见缝插绿,高速圈内全面实现退耕还林,先后建成大马沟生态公园、世纪公园、润都公园等15个城市园林,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按照“一年一条大河”的思路,大力实施圩堤“扮绿”行动,三年来绿化各类河道圩堤960公里,为人们建造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全区林木覆盖率达23.5%,连续四年被江苏省表彰为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区。

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生态福利惠及全区百姓。盐都区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走出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之路。

一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关闭185家化工企业,建成江苏苏北首个“无化区”的基础上,按照“四个结构调整”和“四减四增”的要求,以更高环境标准倒逼产业升级,形成了以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为代表的三大新兴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短短4年时间就集聚了以东山精密电子为代表的高新特项目93个,产业规模超百亿元,为构筑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城乡群众就业空间,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据统计,全区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4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00元。

二是增添生态民生福祉。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三治三化”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55113”工程(5村集聚提升、5村修缮保护、10村集中新建、100村改造整治、每年退出3000户宅基地),充分展现新时代里下河水乡的“最靓颜值”。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调度中心1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两个、垃圾中转站18座,2012年在全市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智能管理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三是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做好“生态+”文章,引导群众发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致富密码。抢抓盐城黄海湿地今年7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机遇,进一步建优大纵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蟒蛇河风光带等重点景区,扮靓杨侍、仰徐等乡村旅游“五朵金花”,努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湖荡湿地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成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133个,上海市外协蔬菜主要供应基地5个,不断放大生态效益、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创新体制机制,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守住一方碧水蓝天

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盐都区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命线,建立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守住一方碧水蓝天。

一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每年统筹新增一般公共预算财力20%和土地出让金收入10%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景区开发、环境设施建设、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强化责任倒逼机制。从严落实领导干部环境质量任期考核制,把单位GDP能耗、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等26项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年终综合考核指标,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监管对政府与企业、环保问责对监管者与违法者的“双覆盖”约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所有交办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并销号。三年来先后查处环境监管责任问题15起、违法排污企业86家,对3个党组织、23名党员干部实施责任追究,达到问责一例、教育一批的警示效果。

三是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构建“区镇村组”四级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五定”制度(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切实做到执法监管全覆盖。牢固树立全面从严的执法理念,全区2018年推行实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充分运用生态环境监控平台,用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问责和刑事追责等手段,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打造守护绿水青山的“天罗地网”。

生态文明,孕育政通民泰;环境保护,创造美好生活。盐都区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号召全区,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绿地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盐都。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