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甘当一名“种树人”
推进低碳与环保协同治理
科学创新“两山”转化的制度和行动实践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创新“两山”转化的制度和行动实践

 

◆张修玉 裴金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两山”理论不但对指导生态扶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新系统观”。“两山”理论是一个实践体系,包括统一布局,构建科学优化合理的生态空间体系;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标本兼治,维护清洁安全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规划先行,建设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态人居体系;文化育人,培育和谐文明多元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健全高效民主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与生态制度六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新矛盾观”。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矛盾的,而是对立统一的。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才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新生态观”。人类源于自然、对抗自然、驾驭自然,最终必然融合回归于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贯穿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全过程。工业文明后期尤其是快速城市化以来,人类不得不在自己建设的家园内与自己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抗,这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生态环境新秩序。绿水青山才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生态价值的双重体现。

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新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指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资产,“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物质财富,“两山”理论的本质就是指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绿水青山,又不失金山银山。同时,对具有绿水青山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持续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自2017年启动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批共5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表彰命名。通过梳理总结这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笔者认为,必须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积极打造生态家园,保值增值生态资产。获得第二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江西省婺源县,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生态是其最大底色,乡村是其最美的风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拥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多种,古树名木1.3万多株,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种蓝冠噪鹛春夏栖息地和世界最大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国家二类水标准,负氧离子浓度达7万-13万个/立方米。婺源发展“旅游+”战略,将生态家园转化成发展优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达8万人,间接受益者超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依托旅游产业脱贫1500余户,全县人均居民存款余额达3万元以上。通过生态旅游产业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既实现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带动居民致富。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富民惠民。获得第二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山东省蒙阴县,高质量做大“金山银山”,致力推进经济生态化。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工业同步走”思路,通过提高传统工业生态门槛,改革生态产业链条,构建以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互促互融的“大健康产业”。利用“果”“兔”两个优势产业,坚持产业链条生态化,做好全链条增值、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蜜桃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24亿斤,“蒙阴蜜桃”品牌价值达266亿元,兔业收入突破10亿元。以“生态﹢”“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康养旅游、运动休闲和健康食品等新兴产业,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在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百姓增收,人均储蓄存款突破3万元,实现了财富富民、环境惠民。

三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长效保障“两山”转化。获得第一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浙江省衢州市,建立起一套源头严管、过程严控、结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格产业准入,建立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管控,构建政绩考核和环境问责的责任体系,实行水质监测每月考核、环境保护每年考核、环境问题溯源追责。率先建立智慧环保平台,实现水气固废全领域、交接断面全流域、重点单位全过程、24小时全天候的实时预警监控,为环境执法添砖加瓦。此外,衢州市率先在全省签订钱塘江流域(衢州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专款专项致力于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方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生态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项目开发,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平台,必须科学创新“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