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清洁公司不清洁 源头管控环节弱
一封承诺书 “清”“亲”政企情
安徽生态环境系统这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新乡两家黑石料场被查处
广东:科学治污解难题
广东组织建设用地风险评估报告评审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科学治污解难题

广东省首届污染防治攻技术成果交流对接会上展出的无人机卫星遥感航测指挥车
 

大数据分析精准导出环保异常企业、卫星遥感锁定重点污染区域、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云端智能监控……

近来,广东省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同时,也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解难题、攻难关,技术服务送上门

“感谢你们,为普宁市练江水质达标攻坚工作贡献了技术力量。”3月10日,广东省普宁市委书记专程来到省环科院驻普宁技术服务组办公室,感谢慰问驻点技术人员。

练江污染整治,是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标志性战役。今年春节前夕,练江普宁段青洋山桥断面氨氮等指标反复,水质告急。省生态环境厅迅速派出省环科院治水专家团队,驻点普宁市开展技术指导。几个月来,驻点技术组对各个支流、排污口、污水井逐个进行监测研判,协助普宁市排查找出2万多个管网问题,划定重点治污片区,推动普宁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COD浓度逐步提升,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是广东省各地治污攻坚的难点。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参谋部、作战部作用,组建全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技术服务平台,上门服务帮助解决治水难题。“省环科院、省环境监测中心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等单位的专家,每月分组到各地重点国考断面一线巡查或驻点核查。”省生态环境厅水处负责人介绍说,组建了现场排查、会商研判两个团队,每月滚动形成问题清单及现场指导意见,帮助各地及时排查解决治水“卡脖子”问题。

靠科技,攻难关。针对大气臭氧不降反升、水质溶解氧超标这两个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广东省搭建了环保科研攻关重大项目平台,邀请国内顶尖环保科研团队聚力攻坚。

“采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珠三角大湾区联防联控、跨区域协同控制,是改善广东大气污染现状的关键。”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珠三角PM2.5和臭氧综合防控技术与精准施策示范”项目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每年都到广东分享研究成果。这一项目由暨南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15家单位共同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排放清单动态表征技术、VOCs总量控制量化与分配技术等一批项目成果,已经在肇庆、广州等落地示范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等权威科研院所组成的专家团队,则聚焦国考断面溶解氧偏低问题,开展“广东省典型感潮河网区水体溶解氧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研究,分析感潮河网水体溶解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围绕大江大河及珠三角感潮河段溶解氧超标的典型断面,推进实施野外调查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搭桥梁、疏堵点,实用科技落地见效

一场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主题的专题宣讲会近日在广州市举行,300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各地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企业代表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授课,会后纷纷围住专家加微信、要讲稿。

“养猪我们在行,但选择哪种技术能更好地处理污染,我们心中没底。”参加会议的一家养猪企业老板说,“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我们企业能从中受益。”

一边是环保企业实用技术推广难,一边是治污主体找不到实用技术,信息堵点制约着环保科技加快形成治污能力。为帮助企业选择适用、经济的治污技术,广东省生态环境部门在2017年就启动了“送法规送技术送服务进企业”系列宣讲活动,邀请权威专家宣讲最新政策、技术,大力推广治污新技术新经验。至今,活动已在佛山、中山、惠州、广州等地连续举办了13期,内容涉及陶瓷、造纸、玻璃、畜禽养殖、固废处置等主题,累计吸引超过3100家重点污染企业参加,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工厂脱硫锅炉管道过去用的是不锈钢材料,由于酸腐蚀,常常两三年就要换一次。”一位曾参加过宣讲会的陶瓷厂老板告诉记者,听完讲座后,他们将管道改用玻璃钢材料后不再被腐蚀了,不但节省了1000多万元,更腾出精力放心搞生产。

自动取样检测的河道巡检机器人、建在地下的污水治理厂……2019年6月,为期6天的广东省首届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展示交流对接会在东莞举行。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各地均有大量治污工程上马,然而如何选择经济、实用的技术和服务,却是各地头疼的问题。为此,广东省聚焦地方政府最缺乏的环保技术、装备、工程、信息等问题,举办交流对接会,为政府与企业供需双方搭建技术装备、营运服务等宣传展示、交流对接的平台。此次展会共有117家环保科技企业参展,他们与来自全省21个地市的政府以及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面对面交流对接供需,为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宣教科技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举办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对接会。

黑科技、新技术,提升环境管理现代化

发现环境违法企业174家,疑似环境违法企业700多家,涉河涌整治问题32个……3月28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结束为期三周的茅洲河专项执法督导行动,精准高效的执法成绩单背后,是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多项高科技“组合拳”的威力。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督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专项行动整合了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及日常监管数据,应用卫星遥感水污染溯源分析技术,通过遥感卫星数据、水质在线监控数据以及企业端在线监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异常企业,生成污染源排污大户清单、问题清单和疑似清单,为专项执法行动提供精准辅助,实现执法效能提升。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企业多,环境监管压力大,卫星遥感、大数据、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在各地深化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环境监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助推环境执法精准打击、科学管理。

一个个形似菠萝的别致小仪器,挂在佛山市张槎街道的佛塑鸿基、新伟星塑料、手心制药等企业车间内。这是2019年张槎街道引进的超小型有机废气在线监测仪,这些“小而精”的在线监测仪,让张槎街道的生态环境部门对重点排放企业的排放情况尽在掌握。

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慢慢驶过工业园区,里边车载的质谱走航监测系统快速检测空气中VOCs等污染物浓度,然后在电脑里描绘生成污染地图。应用这种走航监测系统,VOCs等污染物的排放趋势、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环保管理人员按图索骥,迅速研判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环保人员的出行,而“互联网+”智能化平台的应用,让环境管理依然能够高效运转。

“点点手机,医废收集处置情况尽在掌握。”疫情期间,广东省开发了“医废通”微信小程序,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平台系统,快速采集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情况,监控处置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状况,实现数据微采集、信息统筹管理、决策支持等多项功能,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环境监测站采用网络远程巡检的方式,结合智能化站房监控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检查仪器工作状态、站房内部及周边环境要素,并远程下发指令,开展自动化质控工作,保障136个水质自动站(含102个国家水站、34个省建水站)、102个国控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转,确保疫情期间工作不间断、数据不缺失。

此外,以“互联网+监管”工作为重点,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编制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按照“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的建设思路,加快构建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智能化、多维度的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目前,已经完成监管事项梳理和监管数据汇聚上报,数据合格率、事项覆盖率均达到100%。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