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圳市大鹏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破题开局蹚新路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湾区典范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市大鹏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是继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之后,大鹏新区获得的又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据悉,“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从2016年启动,由中国气象局指导、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起。成为“中国天然氧吧”,气候条件、负氧离子含量、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措施、旅游配套、服务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每逢周末,通往大鹏新区的高速路上总是车水马龙,因为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都会选择在“天气不错”的日子里,来到这繁忙都市中的“生态桃花源”,眺望数公里延绵不断的黄金海岸线,感受被斑斓嶂叠的奇礁异石分割而成的细腻海滩,玩耍在清澈见底的海水中。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大鹏新区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大鹏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最大的依托。

“氧”从绿色底色而来。记者了解到,大鹏新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7.6%;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市的70%,拥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的珊瑚群落覆盖率达50%。

“氧”也来自得天独厚的自然赠予。大鹏新区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宜居,全境空气负氧离子资源丰富,建成区负氧离子均值高达2000多个/cm3,未开发区负氧离子均值高达3000多个/cm3。

“氧”更来自于大鹏新区多年来的勤耕不辍。全国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率先试行领导干部生态审计等,这一个个“率先”,构筑了大鹏新区的生态保护屏障,让大鹏新区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憩息资源迸发出阵阵新生活力。

据介绍,为了让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强大的后盾,大鹏新区初步构建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生态产业化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制度体系,从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环境质量、责任机制、安全保障全方位护航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以下简称“大鹏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以往,大家对大鹏新区的自然资源数量只有感性的认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更精确地反映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资产存量的变化,为政府科学决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科学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有了以上的体制机制基础,大鹏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在多方面已满足天然氧吧创建指标要求,因此适时启动了“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整合大鹏新区山水、森林、海洋、沙滩、地质、气候、历史文化等元素,突出大鹏新区滨海生态旅游特色,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将生态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推动污染综合治理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这里的空气太清新了,能扫除我一周的疲惫。” 在大鹏新区杨梅坑游玩的张女士由衷地发出感慨。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绝佳的空气质量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在此度过周末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10月,大鹏新区数次斩获全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一名,空气优良率达到97.4%。如果说优秀的生态自然资源是自然的“祝福”,那么优秀的环境质量则是大鹏新区奋斗的结果。

一个个施工工地筑起防尘围栏,使从前“嚣张”的扬尘开始走不出建筑工地;一条条路段架起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使尾气不再敢“祸害”空气;一次次大气专家的实地调研,让臭氧污染的难题开始有了答案。

多年来,大鹏新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通过持续实施“大鹏蓝”行动,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大鹏新区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26微克/立方米降至截至今年10月底的15.3微克/立方米。

与空气治理思路异曲同工,大鹏新区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大鹏新区成立之初的不足10%提升到98.3%。同时,深化土壤环境保护,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估,大鹏新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此外,还加强了陆海联动治污,构建陆海统筹保护新格局。系统实施陆海污染源管控,实施陆岸巡查、海上巡航、无人机巡检;开展海岸带生态调查与监测,摸清海岸带生态“家底”;建立海洋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动执法、联合督察”四大机制,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通过多年的整治,如今的大鹏新区展示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的画卷。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走进大鹏新区,就如走进五彩斑斓的生命里,首个国家基因库就在大鹏新区,生命信息产业开始在这里破茧蝶变。这是大鹏新区充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结出的巨大硕果之一。

大鹏新区依山傍海,生态资源要素全市最齐,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新区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空间结构,把准方向,开始向以生物、旅游、海洋为重点的特色高端产业体系进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顶级团队和项目开始扎根于大鹏新区,为大鹏新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注入澎湃动力。

记者了解到,包括巴里·马歇尔在内的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多国院士在内的世界级团队和项目落户于此,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国家基因库、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和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等为基础的“一核一库两园多平台”的产城融合新格局。

产业体系的升级,也加快了大鹏新区高端旅游项目发展的步伐。总投资约262亿元,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的金沙湾国际乐园顺利建成;五大主题游乐场馆和五个五星级标准的豪华度假酒店将于2021年陆续开张营业,成为深圳市规模最大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西涌将升级为超一流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

随着轨道时代开启,片区规划提质,城市更新提速,重大项目提效,大鹏新区作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战略地位愈发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94.05亿元,占GDP比重达55.2%,其中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为164.69亿元,占GDP比重为46.9%,全区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