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成都保卫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天府净土
蒲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大邑空气质量居全市第一
新都在企业推行“环保主任”制度
青羊区转移处置遗留危险废物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蒲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一百一十个
为碧水蓝天保驾护航。 刘伟摄
 

2017年,成都市蒲江县成为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蒲江模式”,作出了“蒲江贡献”,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守住了蒲江的绿水青山。

三年来,蒲江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西控”战略部署,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生态为本理念,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年来,蒲江县森林覆盖率从2017年的66.79%提高到2019年的66.89%;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68.6%提高到2019年的83.6%;2019年PM2.5平均浓度为31.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25.9%。今年1~10月,蒲江县PM2.5平均浓度为2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0%,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二。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2019年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15个百分点。

蒲江县深入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方面,全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燃煤锅炉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清洁能源改造、秸秆禁烧、扬尘治理“四大工程”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方面,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制定“一河一策”。县、镇、村各级河长巡河14360次,完成问题整改1434处。启动蒲江县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PPP项目,总投资87035.19万元,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2万吨/日)建设,对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进行提标改造,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土壤方面,编制《蒲江

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0年)》。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29家,指导4家市控土壤重点行业企业每年完成土壤质量自行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

蒲江县编制四川省首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步核算了全县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质量等自然资源资产存量、流量,以及资源耗减、环境损害、生态破坏等产生的资源环境负债情况,摸清全县自然生态资源“家底”。编制四川省首个县级环境功能区划,将蒲江县国土空间划分为自然生态、农村环境和城镇环境3个一级区、 7个二级区和30个三级功能小区,明确各个功能区的主导环境功能、环境质量目标、管控措施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了环境保护分区精准化管控和分类精细化管理。与名山区签订《环境保护领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印发《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检查方案》,成立跨区域环境联合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通过联动和整治,蒲江县与名山区交界处两合水流域(饮用水水源入境)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推进产业升级与人居环境提升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和经济发展

蒲江县农业产业加速向转型升级、绿色高端迈进,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0%,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三大区域公共品牌进入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50强,品牌总价值达380亿元;西部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落户蒲江,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精工机械、生态食品两大绿色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分别达69%;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蒲江铁路物流港”纳入成都“四港六中心”规划建设。

蒲江县坚持“绿色高端”工业取向,加快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注重发展精工机械、生态食品两大高端绿色产业,围绕博世电动、明峰医疗等龙头企业,加快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优质企业引进和培育。强化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成都中德职教创新功能区建设,提升AHK和KUKA承载能力,加快融入全市智能制造生态圈,2019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99%,不断提升蒲江绿色生态工业发展能级。

此外,蒲江县还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10个、示范村30个。建成4A级景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旅游收入达42亿元以上。建成绿道20.8公里,实施5个特色镇打造和15个川西林盘保护。在全市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沥青)路,农村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达98%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率达64%、农村电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率达9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8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55:1。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全覆盖,实现了良好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胡秀芳 李妮斯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