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描绘“绿色高地”最靓底色
党建引领“三特卫士”前沿执法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助推污染防治攻坚
“河长制+检长制”构建淮安生态保护屏障
夜幕下的追光者
美丽金湖要让生态环境变得更美
淮安区打造“六度环保”品牌
洪泽让“窒息”的断面焕发生机
淮阴管控扬尘用上“硬核武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改善环境质量
描绘“绿色高地”最靓底色

 

水懂我心,自然淮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江苏省淮安市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最重要战略资源。淮安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四水穿城、五湖镶嵌,是美丽江苏建设的“美丽中轴”和“绿心地带”。

近年来,淮安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一幅绿韵淮安转型跨越发展的画卷渐次展开。

一张美丽蓝图绘明天

牢固树立“环境是发展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出台《关于打造绿色高地、推进美丽淮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以天蓝地绿水清的过硬成果,展现使命担当。

树立鲜明导向。今年7月召开的淮安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转型跨越发展宝贵资本,谋划确立“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努力把淮安市打造成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绿色高地。

增强战略定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放松生态环保闸门。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既塑造可观的“外在美”,又提升可感的“内在美”;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公众协同推进机制;注重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一场绿色变革促转型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探索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调优产业结构。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作,加强落后产能的淘汰,以更高的环境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坚持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电子信息、食品等“含绿值”较高的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着力打造华东旅游目的地,到淮安市“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已成为风尚。

全面节能减排。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电煤使用比重,削减非电工业行业用煤总量,减少直接燃烧、炼焦用煤及化工原料用煤。

发展循环经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创新转型、绿色发展,累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7家、国家“绿色工厂”4家,创成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两个,获批新能源示范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

一同合力攻坚惠民生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带队巡查、夜查,县区政府领导带队现场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企业,住建、城管等部门加大扬尘管控力度。”在淮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微信群内,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检查”,看到最多的表情是“点赞”,收到最多的文件是“简报”,这正是淮安市自上而下,攻坚克难,破冰前行,全面向污染宣战的生动体现。

淮安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昂扬的斗志和“5+2”“白+黑”的工作状态,每天由市县(区)生态环境局领导带队开展日查、夜查,全力以赴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把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起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各板块合力共治,淮安市发改委、工信、住建、城管、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强化合作,协同作战,系统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共同利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进行共治,打好配合,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系统推进,为办好民生实事做出应有贡献。

县区党委政府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积极加入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中。按照省市部署“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对工地、企业等进行“四不两直”检查,系统推进环境问题解决。

县区生态环境局纷纷响应号召,迅速行动,以“钉钉子”精神,走进重点点位,局领导班子带队连续开展夜间检查,不断化解难题,截至11月底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出动2.2万人次,检查1.1万个点位,发现674个环境问题和477个环境违法问题,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77 件、处罚金额 503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12 起,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专家团队通过雷达、走航、无人机等先进监测设备,锁定重点污染区域、现场溯源污染源,及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建议。每次夜查均邀请专家团队参与,专家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好帮手。

一幅清新画卷扑面来

淮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等称号,“淮安蓝”逐渐成为淮安市“热词”,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绿色高地、美丽淮安”最靓丽的底色,一幅共建共享的美丽画卷正在淮安大地栩栩铺展开来,绵延天际。

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构筑起一道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确保一方生态环境安全。淮安市结合申创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划定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等11类56个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加快形成“环湖生态圈、沿河生态带、湿地生态核”格局。

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和降尘量监测站点“点位长”制度,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微环境整治、扬尘污染管控、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等工作,PM2.5浓度逐年下降,优良天数逐年上升,均为2013年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

创新河、湖、断面“三长一体”管护机制,严格落实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突出抓好重点断面水质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1月~11月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水质比例90%,较2019年同期提升13.3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形成58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全市一张图”和“一企一档”成果集成,完成83家高度关注企业土壤初步采样调查,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以“美丽淮安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组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建设活动,开展开通全市首列生态文明号有轨电车、全省生态文明三字经创作、全市生态环保摄影大赛、点亮淮安生态文明夜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一次社会宣传活动都能激活一粒粒传播生态文明的种子,孕育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乘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淮安,挟历史底蕴,聚水城灵气,用科学作先导,以生态为根本,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科学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积极构建完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远观近悦的“绿色高地”,真正使绿色成为淮安市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最亮底色、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最响品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最大优势,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更多淮安“绿色供给”。 戚善功 刘明爱 史志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