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村民坐在家中“卖”风景
坚持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致富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1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尧治河村绿色致富带头人孙开林
坚持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致富路

中国山区幸福村
 

他曾是一名民办教师,即将“民转公”时,为了让全村人脱贫,毅然放弃“公家饭”,当起了村里的“领路人”。

他曾在雪后寒冬,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间,凿出一条“致富路”,让村里丰富的磷矿能够运出大山。

他曾坚持不懈,经过30多年的艰难创业,使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极贫村一举跻身“中国十大幸福村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6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

他,就是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村官、全国新农村建设十大模范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的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孙开林。

谈起孙开林,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格局。能让村子脱贫致富的村官不少,但是能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硬,在经济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同时让生态环境还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村官并不多。

2019年,尧治河村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尧治河村良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充分认可。

在孙开林的心中,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致富路。

“不能断了子孙的路”

尧治河村位于高海拔地区,在1988年以前,全村不通公路、不通电,人均粮食不足300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当时,正在当民办教师的孙开林,毅然放弃了正在办理的“民转公”指标,回村当上了矿长。为了修路,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拿出准备盖房子的4000元钱作为修路开矿的铺地资金。

修路没钱请技术员,他就和大伙翻山越岭,用竹竿估摸着测量线路。开工那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刚开始大家都放不开手脚,战战兢兢,他咬咬牙大声喊道:“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他第一个腰系绳子,跳下悬崖,吊在半空中打眼放炮。大家在他的带领下,都跟了上来,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全村干部群众的心拴在了一起。

经过两个多月的日拼夜战,终于凿通了通往第一个矿点的6公里公路。20多年来,他带领尧治河人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修通130多公里公路。

靠开矿尧治河人终于走出了贫困,腰包也慢慢的鼓起来了。孙开林却在思考着:“磷矿是不可再生资源,更是稀缺资源,总有一天会采光。我们现在吃的是子孙饭,开采矿石不是能持久发展的路子。”孙开林带领村民开会研究“治山”,并提出转型发展的思路。

从2013年起,尧治河村陆续关停了15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并投入5亿多元进行矿区修复,建设景点及配套设施,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

将三区建成景区

尧治河村地处保康县、神农架和房县三县(区)交界处。全村两个居民小区,160多户、640多人。版图面积

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亩。

“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四月雪、八月霜”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寒边远山区的发展新路,孙开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把山区建成景区,矿区建成景区,居民生活区建成景区”的三区融合建设发展思路。

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创举,由设想到设计,由口号到行动,由安排到落实,经过几年的探索摸索,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不断提升,美化、绿化、亮化逐渐全覆盖,一个全域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村里的供水工程、长岭至石草坪公路工程、绿色矿山建设等都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

同时,在孙开林的主导和倡议下,他们又着重研究涉及企业、村庄、员工、村民各类制度设计以及涉工、涉农、涉景、涉文的具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上注重切合实际,遵循能应用、会应用、很管用原则,不搞高大上或假大空。

在制定山区变景区标准时,从交通设施全覆盖、指示牌、路标配套、路灯配套,河沟、小溪清洁程度,菜园、野外无白色黑色污染等细节上认真考虑,既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又能让村民接受并做到。

同时,加快推进矿洞建设,对废弃矿洞进行规划设计,把矿洞打造成防空洞、白酒洞藏等若干个博物馆,让游客在别有洞天的矿洞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体验,使之成为旅游景点。

引导村民践行绿色低碳

生产生活方式

尧治河村不断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尝试用“空气”换“人气”,用“人气”换“财气”,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目标。

以前,尧治河的村民是西山上一户,东山上一户,居住得很分散,交通也不便利,从2004年开始,村里先后建了160多幢别墅,分成龙门口和滴水岩两个居民小区。小区里通讯交通、文化娱乐、医疗教育、体育健身,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设施一应俱全。

在实施“小区化”管理过程中,孙开林倡导实施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田园化工程,实施“三边三场三房”整治工程改变群众的以前的生活习惯,即坚持开展河道清理,做到一河一景,一沟一景,确保河水清冽甘甜,清澈透明;开展路边治理,做到路面干干净净,边沟通通畅畅,路坎整整齐齐,路边清清爽爽,把景区公路打造成为干净路、生态路、文化路,做到一路一景。

全面开展屋边治理,每家每户楼上楼下、屋里屋外、房前房后都干净、整洁、靓丽,达到一户一景。全面开展林场(山场)管护工作,及时对退耕还林、自然生态林进行维护;开展对广场的常态化维护与管理;开展稻场治理,使家家户户门前的稻场成为干净、美丽、有文化的稻场。

借助“十个一”文化工程,营造浓厚的小区文化氛围,建立文明储蓄所,让“家家讲卫生、人人抓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尧治河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同时,让尧治河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目前,全村绿色生态恢复率达到92%。

“刘章沟的药材、石草坪的瓜、龙门口的植物、老龙洞的杉、三面洼的蜜蜂、德之谷的花”,现在的尧治河村民房前屋后都兴建小花园、小菜园、小药园、小果园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尧治河村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具特色和亮点。

孙开林表示,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让老百姓获得实惠就是最大的政绩。

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一个更完善的“山区生态幸福村”样本呈现在人们面前。

喻妙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