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知行
3上一版
 
重庆搭建平台培育跨界型青年人才
昆明举办首届环保公益集市
新兴铸管: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标杆
“守护蓝天,我是小小接班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1支“绿创团队”角逐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选拔赛
重庆搭建平台培育跨界型青年人才

▲图为大学生团队开展问卷调研。
▶图为学生团队开展水质调研。
 

◆程竹青 陈雨

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委员会、团市委指导开展的重庆市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集中学习及考察,主要采取特聘专家专题报告会、举办专家辅导讲座、团队建设和专题活动等形式展开。第二阶段开展为期1个月的“绿创团队”自主社会实践,各团队结合自己的绿色创新研究课题,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调研,并完成本团队课题调研报告。第三阶段主办方组织各“绿创团队”进行学习实践课题研究选拔赛。

日前,来自重庆大学等高校的11支“绿创团队”在选拔赛上汇报交流了研究课题,经过现场专家评审,重庆医科大学团队针对重庆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现状的调查获得一等奖;重庆工商大学的重庆“无废城市”建设中汽车LCA分析调研、重庆大学关于重庆地区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及模式的调查研究获得二等奖;重庆师范大学的边坡生态修复智能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调查,重庆三峡学院的重庆市沿江港口污染物处理现状调研及智慧港区网络平台的设计,西南大学的生活厨余“环游记”获得三等奖。

接下来,“绿创团队”将对课题报告进行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主办方对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推荐给有关单位参考使用。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绿色教育融入高校,以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生态环保意识和创新理念的跨界型青年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相融合。

着眼点滴小事,以实践化解居民困扰

在此次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中,重庆医科大学的“绿创团队”从百姓关注的民生小事出发,选取家庭过期药品这一特色选题,经过学习培训及深入基层的调研,最终呈现的重庆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现状的调查项目,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作为医学类院校,将专业背景与绿色创新相结合,是绿色教育在高校的实践落地。

据指导老师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一选题,是因为药品回收不仅涉及环境问题,同时也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大多数人容易忽视家庭过期药品,导致过期药品随意处理。”

回收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多数居民不知道如何对过期药品进行分类投放,他们其实是有责任意识的,但是在细节认知上还存在不足。”团队成员申海霞说。

调研过程中,团队深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公司、药房等地进行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分析总结目前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现状,并对回收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申海霞说:“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调研过程中,主办方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过期药品在回收处理环节的各项流程,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把科学研究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下一步,团队计划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项目,细化筛选药品种类,以期推动项目的实践落地,产出科研成果。

跨学校结盟,助力绿色创新优势互补

借助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在重庆高校之间搭建起了绿色教育沟通交流平台,对提高高校绿色教育水平,助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据了解,参与活动的11支高校大学生团队,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等研究性课题出发,融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不断探索和丰富绿色教育价值内涵。

如何结合学科背景开展创新实践,西南政法大学“绿创团队”成员邹牧原介绍:“我们所做的校园落实‘禁塑令’的可行性措施研究,从政策层面出发,细化到高校具体落实手段,其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和大学生生活实践,并结合政法类院校的法学专业背景进行分析调研。”

参赛队伍中还有一支特色联队,由重庆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同组成。这是主办方针对院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部分联队名额,促进高校间联络合作,共打“组合拳”。

通过团队合作不难看出,高校在比赛中联手创新,一方面能推进院校间沟通协作,加强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文理科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创新学习实践的发展。

搭建实践平台,绿色教育扎根高校

参赛团队均立足于生态环境视角,力图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流程,推动绿色创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扎根落地。

重庆大学“一乡水”团队就针对重庆地区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进行调研,深入璧山、梁平、万州等地,探寻山地地区农村污水治理中的难点,并提出优化方案。团队成员罗竣潇说:“此次活动拓宽了高校学生群体的视野,我们的绿色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希望今后能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成为新时代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理念的跨界型青年人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绿色创新学习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在培训、调研中了解到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践中学习和培养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能力。绿色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园环境之内,更要吸引全社会资源加入其中,反哺回馈社会,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为社会问题提供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让绿色教育成为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