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湿地保护开启法治化新征程
江西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最高法将严惩破坏重点生态区犯罪行为
创新联动协作机制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巴州检察院强化生态修复法律监督
结构升级育先机 低碳战略赋新能
涉危废单位应依法投保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最高法将严惩破坏重点生态区犯罪行为

 

本报记者王玮北京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关于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并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意见》以司法服务和保障“大保护”作为切入点,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保护好西部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放到最重要位置,统领作为提升点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大开放”,以及作为着力点的司法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依法严惩破坏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推动布局在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

《意见》明确依法审理五类案件。

一是重点区域因建设自然保护地、推行统一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及封禁保护沙化土地等引发的民事、行政案件。

二是向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介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损害环境介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导致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损害而产生涉及环境介质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能量污染等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三是因西南地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及西北地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污水截留、收集、纳管引发的民事、行政案件。

四是涉土地、矿产、林业、草原、河流、湖泊、滩涂、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涉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权益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根据西部不同地区能源结构特点,通过依法审理案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五是涉碳排放案件。梳理碳排放领域出现的新业态、新权属、新问题,研究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明确碳配额分配方式能否诉讼、涉碳排放案件应否专属管辖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意见》强调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制度改革。

将鼓励探索利于受损生态环境恢复的审判执行方式。发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诉前磋商、司法确认等制度优势,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支持检察机关在追究刑事责任时一并追究损害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赔偿责任。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责任承担方式多样化建设。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