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先行示范区标准,走绿色发展道路
“双碳”基层落地迈出坚实步伐
深圳:减碳先行者,开创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碳”基层落地迈出坚实步伐
圆桌会议共享“双碳”经验
“双碳”目标基层实现路径研讨会
观澜河风景
 

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深圳市龙华区还举行了“双碳”基层圆桌研讨会,邀请专家介绍“双碳”相关研究成果,分享减污降碳及能源转型经验,并且邀请首批省级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试点辖区分享低碳经验。

“摸清家底”,高屋建瓴谋划布局

会议初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副主任王树堂分享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相关实践以及对地方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他指出了“摸清家底”的意义和重要性。

摸清家底,立足实际建立目标。摸清排放量,掌握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分析各个行业减排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目标,包括时间目标和碳排放总量目标,制定重点领域,识别针对重点领域制定相关减排措施。摸清责任,明确在“双碳”工作之中的职责和责任,划定分工、互相配合,严格履行减排责任。摸清技术,掌握技术亮点、难点,抓住技术发展机遇,攻关科技。摸清措施,掌握所实施措施,系统评估成效,优化有效手段,补短板、强弱项。

另外,相关专家提出,要聚焦重点战略,系统推进碳达峰工作。高位推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强系统谋划,完善碳达峰工作机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系统推进碳达峰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低碳科技创新的提升为重点排放企业碳减排注入强大生命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关键,实现变“碳”为宝。

会议还提出,要以能源数字化为抓手,以开放视角和排放移除视角两个角度,探索新型科技,包括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等。开展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行动计划课题研究,探索新型技术平台,提高能源消费效率,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达成降低碳排放目标总量新路径。研究完善清洁能源发展路径,以碳达峰为基础,碳中和为目标,科学开展完善清洁能源发展路径课题研究工作。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

企业园区联动,建立环境与经济共赢模式

一方面,引导企业转型,设立科学碳目标。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一站式服务,引导企业、行业设立科学碳目标,联动开展碳排查、探索碳减排路径;引导行为,转变运营模式和价值链,促进减排行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建立绿色评估体系。华南所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提出:系统评估绿色低碳的发展水平,不仅关于局部园区的供给侧和生产端,更是关乎着整个经济系统。通过评估绿色低碳的发展水平,检验工作效果,提出指导性意义,有效促进了节能分析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组建专业评估团队,研究技术路径,以局部供给侧和生产端评估结果对标整个经济系统。

同时,盯紧重点行业,推进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减排。针对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展开节能指导、诊断,督促企业降耗。关注重点行业,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行业,推行能源可再生利用方式,替代高耗能源,发挥碳减排效应。紧抓节点,推动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用能节能,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低碳化改造。

地球自然基金会项目专员邓捷文在会上还通过分享企业能源转型项目的经验,提出要加强企业合作以推动改变。通过企业合作,加强企业间能源转化、循环利用;通过园区企业间合作,实现碳排放的直接减少;通过园区合作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紧密物质和能量的合作,高效协同,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目标,共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发挥试点作用,推动试点项目开展

会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龙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都提到了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试点项目开展。

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要推动试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推动现有重点行业、园区完成节能绿色化改造,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优化升级改造园区用能系统,力争打造绿色指挥节能示范园区。

同时,系统评估试点项目,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实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培育示范企业,打造示范园区,探索并推广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

会上,相关专家还就公共服务领域提出了意见,鼓励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与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严控商品过度包装。鼓励建设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低碳出行交通体系,大力推行公共交通,改变高能耗的私家车出行,试点开通节能公交示范线。

加速能源供给侧改革,立足源头促进减排

华南所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清洁生产或者其他有效方式来直接推动工业源头污染物产生量的减少,才是减污降碳的根本协同之道。

立足工业源头,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抓住能源“鼻子”,聚焦工业生产源头,生产清洁能源,从根本上减污降碳;调整源头产能、能源消耗结构,实现园区内部资源化。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积极引入新能源企业落户,加速打造国际先进光伏产业基地、氢能产业策源地、培育完善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摸清能源供需及产业现状,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清洁能源特色发展方向以及项目尝试。编制多层次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目录及项目库,深度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实现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拓展能源公益消费清洁、低碳发展渠道;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和氢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