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迈向新征程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征文启事
应用BOO管理模式,破解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难题
坚持平战结合 力破环保谣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平战结合 力破环保谣言

 

◆朱宁

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的关注点,常有涉环保谣言成为社会热点。这类谣言既会侵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秩序。

谣言的成因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刻意编造。造谣者出于政治意图、经济利益、个人炫耀或者恐惧等动机,对某一污染危害性大肆渲染。为了博眼球,一些自媒体添油加醋、贩卖焦虑,使谣言进一步发酵。另一类是传播失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真实信息在传播中被错记或遗漏,变身为多种版本。如果有关部门应对不当,网络就会成为谣言散播的加速器。

基于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人体健康的担忧,公众面对恐慌性谣言倾向于“宁可信其有”。因此,治理涉环保谣言,要坚持“平战结合”。当谣言袭来时,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及时辟谣,努力让真相跑赢谣言。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信息公开和科普宣传,预防谣言产生。

信息公开程度越高,谣言生存的空间越小。谣言兴起时,有关部门要敢于发声,快报事实和进展,发挥社会组织、专家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辟谣工作,避免公众揣测和以讹传讹。增强网络平台责任,当出现谣言时,网络平台应利用媒体技术,主动向用户推送辟谣内容。

继续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和城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市民近距离体验以打消污染疑虑。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常态化教育内容,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辨识能力。

言论自由有边界,网络非法外之地。网信、公安等部门应通过溯源,精准打击造谣者,形成震慑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局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