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主监督促进长江大保护
谨防人为因素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这场“吃祸”给美食博主敲响警钟
切实保护好黄河流域历史文物
《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当下现实的写照
环境风险隐患怎么查怎么改?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当下现实的写照

 

◆刘瀚斌

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开播后,引发各方关注与好评。这部剧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角度切入,讲述了县委书记严东雷带领班子成员,坚定决心走绿色发展之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春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全县人民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使家乡恢复了绿水青山,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之所以吸引观众,主要是由于其中很多情节和实际生活有许多相似。剧中人物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时的困惑等,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熟悉的影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例如,在面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剧中有些领导认为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反对甚至阻挠书记的工作部署,模式单一的经济发展背后则是企业的无序“疯长”和民生保障之间的矛盾。这和现实生活中一些基层地区对于发展的短视何其相似。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和范围,将创造优美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等关系民生福祉的工作,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地方政府和公众对新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有了切身的感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唯GDP论影响,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忽视了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承载力,形成了对一些落后淘汰产业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了地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势必会对地方发展的理念、模式、布局等产生深远影响,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对地方发展带来不适应,这无疑对地方党员干部的战略定力是一场考验。因此,必须动员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力量,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信心和坚定意志。

再如,剧中有情节描绘落后乡村过去不断削山挖矿毁绿,搞得地方环境一片狼藉,中青年村民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后来通过县委、县政府造林复绿,衍生了一批如林中书店、特色民宿、康养文旅等服务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剧中得到生动体现,真实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在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新性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许多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生态系统质量优良的地区挖掘出生态本身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些落后贫困的山区、林区、牧区百姓,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地方政府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有的地区利用天然资源和自然风光,发展生态产品加工、乡村康养文旅等产业。有的地区大力修复生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助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业宜居宜商价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当下现实的写照。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随着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公园绿道持续增加,江岸湿地生机盎然,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会越来越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