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境界-文化
3上一版
 
领悟苍山洱海
像苏东坡那样感受生态秘境
我是流经洱海的一滴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苏东坡那样感受生态秘境

 

◆张海龙

1.家在岷峨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苏东坡行遍天下,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来自岷山与峨眉山脚下。

他出生在四川眉州,那里被称为“坤维上腴,岷峨奥区”,意为天地间最肥沃的土地,岷山与峨眉山间最神奇的地方。相传,他出生那一年眉州山野草木凋零,天地间灵秀全归于他一身。其实,是宋仁宗年间四川大旱,人们给了一个美好的说法而已。

那么,我们试着用苏东坡的眼光来观察自然,或许就更能理解四川这方宝地。

川西高原耸峙、雪山巍峨,滋养出中国极具生物多样性的垂直自然带,从高山栎林到康定木兰到峨眉冷杉,从雪豹到大熊猫到川金丝猴,它不仅仅是一片凛冽的雪域冰峰,更是许多珍稀动植物最后的家园。

川东盆地聚宝、平原沃野,造就了中国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到金沙文化,从都江堰林盘到雪山脚下的公园城市,它不仅仅是一片生存的栖身之所,也是多种文明的繁衍生息之地。

四川地处中国第一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巨大,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海洋和沙漠外,四川几乎浓缩了地球上所有的地理景观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大江、深峡……

川生万物,就是三生万物,代表着美丽中国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纵向的川,是大横断山脉,这里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横向的川,也是千河之省,更是中国第一大河万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纵横四川,这里是中国地质最复杂、地貌最多元、景观最独特的省份之一。

家在岷峨,四川从来都是生态高地、资源宝地与人间福地。

2.自然之赐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这是苏东坡对故乡的生态记忆,也蕴含着四川的生态密码。

参与《生态秘境》纪录片的策划与撰稿时,我一直尝试着以古人的视角来观察今天的中国。

苏东坡一生始终行走于山水之间,歌咏山水并且打理山水,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山水变成诗画。他的诗词中大概有两千多首都与山水有关。他的豪放旷达,主要体现于写山写水,他的格局精神,也多半寄托于山水表达为山水。

苏东坡有一句名言,顾我无足恋,恋此山水清。光是在四川,他就去过眉山、成都、剑阁、丰都、泸州、合江、万县、奉节、巫山、广元等地。用《中国国家地理》的话来说,“自然之赐”就是“四川本来的样子”。

只有去过四川,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那里的山川大地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川西高原上的优势植物水母雪兔子,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荒凉的高山流石滩,每年霜冻期长达8个月至10个月的高山冰缘带;原产于南美洲的金铃花,今天广泛分布于华西雨屏的丘陵地带,这里是全球200个生态最好的地方之一,生活着500多种鸟类,中国特有鸟类29种,堪称全世界少有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

正是从这种“生物多样性”所赋予的能量出发,《生态秘境》努力去呈现四川的“自然生态之美与多彩人文之韵”,这就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从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川案例,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就成为本片拍摄的主旨。在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资源本为“天赐”,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则为“人力”。围绕“保护、修复、利用”三个主题,我们想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极致风景,生命传奇,这是大自然在说话。

3.川流不息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在三江汇流的乐山大佛脚下,苏东坡写下这样的诗,描摹了川流不息的天命。

雪山与江河,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摇篮,也让四川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大地隆起,形成山脉;雪山巍峨,蓄积能量;河流出山,奔涌向前,形成了千河之省。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理解“川生万物”的原生动力,这是一部见证着中国自然地理沧桑巨变的“山海经”。经历岁月变迁的沧海桑田,巍峨雄踞的横断山系为四川盆地内的古老动植物提供了“庇护所”,使得12000多种高等植物成为四川生物多样性基础,也让珙桐、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穿越千万年时光与今天的我们相见。

从高山流石滩上的“荒野丽人”红花绿绒蒿,到野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端王者雪豹;从横断山脉河谷地带的高山杜鹃,到岷山丛林第四纪冰川遗孤的川金丝猴;从六百万年前放弃肉食选择箭竹的国宝大熊猫,到曾经是恐龙食物的古老孑遗植物桫椤——我们在天地之间寻找生命欢聚的实证。

从“丁真的世界”到“开门见山”的天空之城理塘;从地球上生存海拔最高的温泉蛇到蜀山之王贡嘎山;从白腹锦鸡到绿尾红雉;从察青松多的白唇鹿到攀枝花的苏铁林;从海子山古冰帽遗址到帕姆岭原始森林——我们在山河之间发现生命源起的摇篮。

从黑颈鹤一年一度沿大渡河谷飞行的迁徙之旅,到旱獭与藏狐为了洞穴的生死相搏;从色彩斑斓的高山五花草甸,到黄河长江分水岭的查针梁子;从高原鼠免与雪雀的同穴共生,到格萨尔王的坐骑河曲马;从若诗若画的若尔盖湿地,到天下黄河九曲第一湾——我们去探秘黄河水源涵养地与全球生态晴雨表。

从川金丝猴到白马藏族,它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山林中;从岷江百合到麝凤蝶,它们都吸取同一条河的水;从舌尖上的麻辣川味到雪山脚下的公园城市,都体现着同一种生存智慧;从川西林盘的传统样本到蜀南竹海的当代案例,呈现的都是同一片生态秘境。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也是万物共生的天府之国。

蜀道古柏,或许就是中国林长制的源头;古蔺盐道,至今保留着生态保护的禁令;阿坝山上,人们采集贝母自有规矩;木里博窝,村民温柔劝退贪吃核桃的鹦鹉;江油武都,一座水库为一株小草让路;多年保护,国宝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泸沽湖里,波叶海菜花见证着这个高原湖泊重回清澈;长江大保护,让流域生态功能重现生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两千多年之前,这种古老的自然生态哲学就诞生于四川的鹤鸣山与青城山,如今又刻进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如何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做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四川或许就是一个生态样板。万物共生,其实人并非自然的主人而是守护者,自然而然就是最高准则。

川流不息,让万物流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态秘境。

(本文作者为自然生态纪录片《生态秘境》总撰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