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江江湖再连通,为何被频频提及?
鄱阳湖上,“微笑天使”回来了
强化分级管理 优化湿地利用模式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鄱阳湖上,“微笑天使”回来了

巡护员在鄱阳湖上巡护。沈银星摄
 

◆吕卓然 董淳淳

“好可爱的生灵,这是长江禁渔的成果,祝长江越来越好。”

“保护大自然,这是豚豚的家,豚豚加油。”

“现在周末带娃去江边散步都能看到成群的江豚在嬉戏了。”

微博上,网友们热烈跟帖评论着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2年的1045头以及2017年的1012头,有了明显的回升,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转折。

而鄱阳湖水域更是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其中生存的江豚多达492头,当地居民戏称这里是江豚的“半壁江山”。日前,记者来到这片水域,探寻江豚回归的奥秘。

实施禁渔退捕,帮助渔民上岸

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因嘴角上翘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微笑天使”。但由于过度捕捞,水域内存在电鱼、设置‘迷魂阵’等非法捕捞方式,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江豚的身影一度越发少见。

“禁捕退捕政策还没实施的那几年,水里网具多得船都不好走,更不要说看到江豚了。”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曾经的渔民舒银安回忆。

2019年起,九江市深入推进禁捕退捕工作,退捕范围涉及长江干流九江段、鄱阳湖九江辖区及两个水生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水域面积为2445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1100公里,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和1个管委会、78个乡镇、239个村组,是江西省禁捕水域面积最大、岸线最长、范围最广的设区市。

禁捕退捕政策涉及渔民近1.8万人。如何说服他们,帮助他们“洗脚上岸”,也成为了工作的重心。

收网,影响短期收入。“光是补贴的话,给得再多也有人不乐意,所以还需要确保这些渔民后续有新的收入来源。”九江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李海峰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渔民上岸,他们不仅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更努力为这些渔民协调安排好日后的工作岗位,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

在政府的帮助下,曾经的渔民纷纷上岸投入到各行各业。2020年年底,九江市全面完成禁捕退捕工作,实现禁捕船网100%回收、捕捞权证100%注销、退捕协议100%签订,近1.8万名渔民全部上岸。

从捕鱼到护鱼,寒冬酷暑巡护都值得

渔民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还生活在湖面上。

2017年,位于鄱阳湖出口处的九江市湖口县组建了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当时队员共11人,都是来自湖口县各渔村的渔民。舒银安就是首批巡护队员之一。

“刚加入巡护队的时候也犹豫过,因为不仅工资低,还要和曾经的渔民伙伴‘斗争’,他们大多数都是邻居甚至亲朋。”不少人劝舒银安不要干这得罪人的活儿,多亏了女儿的支持,舒银安才坚持了下来:“女儿一直说,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不仅在湖口县,在九江市都昌县也有一支类似的志愿者队伍。2008年,长江江豚还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科院生物研究所的王丁等江豚专家从武汉来到鄱阳湖做科研调查,都昌县选派了30多位熟悉湖面情况的渔民担任江豚救护志愿者协助调查。许多志愿者此后一直活跃在江豚保护一线。

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鄱阳湖畔的渔民而言,对江豚的保护意识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禁渔政策出台之前,许多渔民在鄱阳湖上

看到江豚都会远远绕开,避免打扰。

渔民们对江豚的保护意识以及丰富的水上经验,也成为了他们从捕鱼到护鱼的一大助力。2021年2月,在都昌县政府的推动下,都昌护鱼(江豚)巡护队正式成立,共有6位护鱼队员、两艘由捕鱼船改装而成的巡护船。担任队长的占柏山,正是从2008年开始参与江豚救护的首批志愿者之一。

这支队伍的志愿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最年长的56岁。但无论寒冬酷暑,他们每天都会站在船头在湖面上巡护。有时江豚还没冒头,他们就能远远地凭借浪花以及水流动向判断出江豚的活动轨迹。这支经验老到的巡护队还多次承担江豚救助任务,多次解救被围困或搁浅的江豚。

“以前水域里有一些‘迷魂阵’,两头绑网袋,中间有一个空间,江豚要是扎进去就出不来了。我们得拿工具把‘迷魂阵’一点点地剪开。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指甲剪短,因为江豚的皮肤特别嫩,容易被划伤。”队长占柏山向记者讲解着救助江豚的步骤。

最让占柏山得意的,是他拍摄的一段近30秒的小视频。视频中,一只江豚一直追随在巡护船边,仅有不到一米的距离,不时跃出水面,仿佛和船员打招呼。

“那时候我在船上刚吃完饭,一扭头,看到江豚就在我身边,一直跟着我们的船,也不知道跟了多久,我赶紧拿来手机对着拍。”占柏山说。如此近距离拍摄到江豚,让伙伴们羡慕不已,大家甚至猜想,也许这只江豚是“认识”巡护船和巡护队员的。

“3000+”的手绘,承载着孩子们的美好期盼

在九江市,江豚还格外受孩子们的喜爱。

位于九江市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综合型淡水鱼科普馆,每逢节假日,这里总会迎来许多家长和孩子。

“小孩子来这里总会问‘有没有江豚呀’‘想见见江豚’,还会让我们讲江豚的故事。为了增强小朋友的保护意识,不少学校也会到这里研学。”基地讲解员告诉记者。

在九江市,不少学校还会专门开展保护江豚的教育活动。鄱阳湖畔的都昌县湖滨小学就是江西省第一所“保护江豚示范学校”。

学校的走廊墙壁上写有对江豚的介绍,校内还设有江豚教室——浅蓝色的色彩配合鱼形吊灯,把教室打造成一个水底世界,墙上彩绘的长江江豚分布图、江豚形状的书柜增加了教室的江豚元素。

据湖滨小学教师叶春梅介绍,学校开设了江豚科普知识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生态文化、湿地和江豚保护,在心中种下保护江豚、保护野生动物的种子。

学校还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江豚彩绘。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个深蓝色的江豚模型上,涂着“3000+”字样。这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长江江豚有3000多头,一位学生便在自己的江豚上写上了这串数字,“希望江豚越来越多,像以前那么多。”

而今,江豚数量的回升让大家看到了希望,鄱阳湖畔的居民更是以此为骄傲:“许多人来我们这儿都会问江豚,羡慕我们在鄱阳湖边生活,保护江豚真的很有价值。”

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张伟表示,如今江豚的身影越来越多,同事们去采水样、调研时,经常看到江豚跃出水面。“特别是去年3月,20多公里的水域内,一直有江豚身影,估计遇见了将近二十头。虽然抓拍比较难,但是大家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都很高兴。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能够回归。”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