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四川构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四梁八柱”
泸州、成都: 积极探索“断源控污”防控模式
吉林省发布第5号总河长令
秦皇岛构建海洋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西安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新疆塔城开展机动车检测培训
安阳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太原市区“气质”持续改善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确“12435”工作思路
秦皇岛构建海洋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陆程旭秦皇岛报道 河北省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治理及总氮削减管控,明确了“12435”工作思路,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让海洋环境监管更加精细化、制度化、数字化,保障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一个中心”,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秦皇岛市依托海洋环境质量保障指挥中心,举全市之力组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等7个工作专班,提升组织、协调、督导、调度能力。完善24小时值班值守、区域联防联控、执法监测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优化工作体系,确保各项指令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系统议事机构牵头抓总作用,横向加强与河长办的信息共享、问题转办、联合督查,纵向加强对县(区)的问题交办、限期整改、跟踪评估,确保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抓实“两岸监管”,加强陆海统筹治理。一方面,加强河岸监管,对全市所有畜禽养殖场(户)采取台账式管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从源头管控污染源入河;另一方面,加强海岸监管,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港口码头、浴场、河口、入海排污口的环境保障能力建设,做到统筹陆地和海洋、岸上和岸下系统监管,确保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提升。

完善“四项机制”,夯实日常监管体系。完善“一图两清单”全流域监管机制,完善入海河流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图、支流沟渠清单和重点监管污染源清单,健全协管员制度,构建责权明晰的责任体系。完善“测、查、改”全链条管控机制,以测促查、以查促改,针对水质反弹的河流、沟渠,定期开展加密监测,聚焦高值区域,溯源排查污染来源,精准定位管控重点,实施精细化治理措施。完善“雨前、雨中、雨后”全过程监管机制,雨前重预防,全面排查清理干支流各类污染源,持续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有效降低污水管网液位,增强强降雨的应对能力;雨中强管控,对涉水排污单位实时排查和监控,防止借雨排污;雨后补短板,重点排查河口水质、拦截网、入海入河排污口情况等,分析问题、查漏补缺。完善巡查整改机制,盯紧黑臭水体、借雨排污、非法倾倒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构建严密的管控体系,推动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提升“三项能力”,防控环境风险隐患。提升精准监测预警能力,构建数字化水环境监管体系,推动乡镇跨界断面自动监测站建设,将重点污染源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实现水生态治理“一图统揽”,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应急防控能力,抓好涉海风险源监控,加密巡查频次,防控环境风险;优化主要入海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常态化开展“周末大讲堂”,提高全员执法综合能力;不间断开展重点河流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帮扶企业有效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源头防控能力。

推动“五类工程”,发挥环境治理实效。聚焦突出问题,谋划包括管网改造、河流治理、能力建设、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等在内的五类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措施,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保障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