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境质量考核押金制好在哪儿?
加大力度打击环境犯罪
打造海绵城市彰显生态功能
慎建玻璃景观珍惜绿色生态
断面达标整治应有协同意识
要依法合理进行问责
“我为改善环境质量献一策” 征文启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断面达标整治应有协同意识

 

◆叱狼

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和各省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均提出了约束性的量化指标,明确了国家、省考核断面的数量、各断面水质目标、达标年限等。为尽快完成断面达标这一硬任务,各地创新思路,狠抓整治,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笔者近日调查发现,少数地区虽然下了不少苦功夫,但水污染防治事倍功半,效果依然不够明显,断面达标的稳定性没有保证。

究其原因,部分地区在断面达标整治中,缺乏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思维和意识,没有对全流域水质进行综合研判,致使超标原因分析不透、污染来源调查不清、整治措施发力不准。水污染整治工作要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零敲碎打,要么就断面谈断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断面水质整治效果不佳。即便通过综合环境整治断面水质暂时达标了,但在巩固提升断面水质上没有措施保证。

加强断面达标整治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应注重做好“三个协同”。

上下游协同整治。上游的水质状况对下游的影响最为直接。加强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必须站在全流域的视角,进行联防联治、系统治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上游地区往往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整治工作热情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上游乡镇级行政区跨界干流上增设监测断面,通过分段监测,对上游各地污染贡献量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对各断面水质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将水质提升责任分解到上游各地区,形成上下游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的断面整治氛围,避免断面水质整治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各支流协同整治。支流水质不改善,提高干流水质也就无从谈起。无论支流流向和流速大小,均要在与干流交汇处设断面,针对某一招标因子,通过例行监测,分析排查出干流断面超标的“病灶”。对污染较重的支流定向施策;对于污染相对较轻的支流,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污染治理。只有各支流水质改善了,干流断面达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远近期协同整治。为实现断面尽快达标,有的地方通过修建水闸、采取调水引流等紧急措施加大流速。当然,对于流速过于迟缓、溶解氧偏低的情况,加大流速确有必要。但这并非治本之策,必须从长远考虑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制定断面达标整治长期规划或方案,将眼前与长远兼顾,分批分阶段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排水提标改造、强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提升沿河生活污水的收纳处理率等。只有把截污控污的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保持断面长期、稳定达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