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细数黑臭水体治理怪象,中招了吗?
保持敬畏才是探险精神的根本
查处举报应有明辨是非的慧眼
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应突出“细”
危固废案件频发如何遏制?
有效管理危险废物需政府主导
补齐重点工程 施工治尘短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敬畏才是探险精神的根本

 

◆韩浩月

5月中下旬,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时期”,以至于诸多攀登者蜂拥而至,出现了“大堵车”的局面。一些人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区域”排队等候3小时之久,再加上体力消耗、高寒缺氧等原因,造成多人丧生。

珠峰“堵车”的背后,是一本明码标价的生意经。46万元起步价,全链条70万元保底,这是登山公司公开的报价。登山公司想赚钱,登山者不差钱,双方一拍即合,攀登珠峰俨然变成一场富人的游戏。这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冲破艰难险阻攀登高峰的想像,此前登顶珠峰赋予的人与自然的美好联系也荡然无存。

1953年,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盖首次登上珠峰峰顶。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世界一共有4469人成功登顶珠峰7646次。正是在一次次鲜花与掌声的诱惑下,产生了攀登珠峰的商业链,有人以此展示自我、收获名声、博取利益。

珠峰峰顶俨然成为一个秀场,职业登山运动员和真正的探险家少了,真正多起来的是各界名人和“伪探险家”。除了留下几张纪念照之外,他们还给整个珠峰区域留下了数以百吨计的各种垃圾,圣洁的珠峰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这些年来,曾被推崇与敬仰的探险精神,已经被庞大的商业体系扭曲,与其说攀登珠峰是证实自己的实力,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消费欲望。

强大的科技装备,以及登山公司服务经验的累积,会鼓励更多人把珠峰列入征服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对探险精神进行反思,重新审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阻止珠峰“堵车”现象的再次发生。

当下,许多人的探险行为,更多应被称作“无知者无畏”。“科学与理智”作为探险精神的前提,已经不足以警醒诸多盲目的跟随者。人们应审视自己的探险欲望当中,究竟有几分是出自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又有多少是带着欲望的冲动。

探险精神的最高境界,不该被定位于攀登世界之巅,保持敬畏,才应该是探险精神的根本与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