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一湖碧水清澈一座城
盘锦打造“五色锦”建设模式
污染不出村 资源循环用
黑龙江生态气象地面观测网基本形成
陕西14区县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启动“零污染村”试点
污染不出村 资源循环用

图为源头村推广使用全降解环保用品。
 

◆本报见习记者 朱智翔 记者 晏利扬 通讯员 潘智化 王益明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首个“零污染村”试点在永嘉县源头村启动。村内可见全降解环保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生态农业园循环模式……源头村将打造生产、生活为一体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链,真正实现污染不出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样板。

转变观念,整治乡村“脏乱差”

“花漫源头处,踏石问轻舟”,村口的“十字小诗”成为当下源头村的真实写照。然而,这里曾经是另一番景象。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农村年轻人热衷外出经商、打工,老年人留下守家,养鸡养鸭、粪便施肥、旧物难舍、垃圾乱扔等老习惯、老观念,让“脏乱差”成了以前源头村的代名词。

环境整治、观念的改变,是摘掉“脏乱差”帽子的关键,也是迈向“零污染”的前提和基础。

源头村村委会主任陈小静介绍,自源头村被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范围后,拆除路边小屋、平整道路、绿化庭院等一系列行动迅速展开。

源头村建立党员群众义工队,设置河道保洁、环境整治等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开展洁化、序化、绿化活动,同时将保洁细则纳入村规民约。个别村民一时改不了卫生习惯、不愿清理拆除违法建筑,党员除了带头从自家做起外,还天天上门宣传、帮忙打扫,最终村民不好意思,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如今,源头村村民不仅自身保护生态环境,还主动参与“绿色家庭”示范户评比;自发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对垃圾分类进行入户宣传和监督工作,开展家庭污染物排放控制、排放量和能耗统计指导和核查。

如今的源头村村貌焕然一新,村头巷尾整洁明亮,房前屋后花团锦簇,原来随地丢弃的瓶瓶罐罐、竹条、柴禾等废旧物件,也成了庭院中一个个赏心悦目的盆景。

引进设施,推进垃圾减量资源化

源头村的好环境来之不易,为了让这份“美丽”延续,源头村在推行全村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又实施了资源化再利用,不仅家家户户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还引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和生活垃圾生物发酵处理系统,朝着“零污染”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在源头村村口,高高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格外引人注目。大屏幕上滚动着金属、塑料、玻璃、书刊废纸等可回收垃圾的图标。

“对应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绿色账户’,只要往垃圾分类回收机上投放可回收垃圾,将智能卡往机器上一刷,积分就会自动存入你的‘账户’,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就可以到指定商店兑换油盐酱醋、卫生纸、洗衣液、牙膏等生活用品。” 陈小静解释道。

可回收垃圾回收可变成“积分”,那么厨余垃圾如何处理呢?引进生物发酵处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套处理系统将厨余垃圾自动倒入速效成肥机器,经24小时发酵处理后就可变成有机肥料,再用于农耕,实现循环利用。

不仅有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大设施、大设备,源头村还把“零污染”的理念落细、落小,比如用玉米、木薯等普通淀粉制成全降解环保垃圾袋、一次性纸杯、饭盒等日常用品,让它们在短时间内便可完全降解,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吸引参与,形成多方共建模式

在源头村举办的温州市首个“零污染村”启动仪式上,开展“兑换盆栽,保护蓝天”、进行环保宣讲、分发全降解环保用品、组织生态农业体验等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也引来了多个社会组织和单位。

“‘零污染村’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的倡导下,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杜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组织和单位,积极参与“零污染村”建设,与源头村签订共建帮扶协议,共同探索“村民-村两委-环保组织-企业-政府”共建平台,建立了多方合作伙伴关系。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帮助建立的“零污染”生态农业体验园,便是共建帮扶的成果之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体验园重在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立无“废物”、无污染,做到垃圾不出村。在体验园中,要求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此外,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还帮助源头村建立了环保志愿服务队,时常到源头村开展环保宣传,提升广大村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将来,我们的农产品会因为有了‘零污染’标签,肯定能卖出一个好价钱,生活也会越来越有奔头。”源头村村民梅昌德高兴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