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承红色基因 继承优良传统
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人底色
用辛苦指数换取满意指数
应急技能刻心间 实战演练强本领
475件被列为局长督办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为人民城市生态建设夯基蓄力
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人底色

 

编者按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日前,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

上海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会议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提出:“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成为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色”。

对此,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喊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响亮口号,积极谋划,为人民城市生态建设蓄力加油。

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本报讯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日前举行新任处级干部宪法集体宣誓仪式。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监誓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海林主持并领誓,自市生态环境局机构改革以来的43名新任处级干部参加集体宣誓。

宣誓现场国旗庄严,全体肃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宣誓人右手举拳,跟诵誓词。宣誓仪式后,还进行了宪法和环境法律法规考试。

程鹏指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举行宪法集体宣誓仪式,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宪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争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程鹏强调,诺不轻许,许则必行。希望今天参加宣誓的同志永远铭记誓言、切实践行承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是要信守承诺、绝对忠诚。要忠于党、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两山”理论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同时推进、同时落实、同时建设、相互促进。

二是要恪守法治、崇法于心。要不断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将学习宪法、宣传宪法、执行宪法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落实李强同志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从人民城市建设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重大意义。

三是要敢于担当、善作善成。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高举“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旗帜,守好、守牢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夙夜在公、闻鸡起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四是要修身慎行、清廉自守。要心怀敬畏,手握戒尺,永葆清廉本色。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广泛接受监督,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奋力推进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建设。服务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基层、区县、街镇、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领域。加强创新型、学习型、法治型、廉洁型机关建设,真正实现“放得开、管得严、服务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贡献力量。

惠生

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本报讯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会议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主持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重要讲话和市长龚正、副市长汤志平的工作部署安排。

会议认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此次市生态环保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鼓舞和激励,是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加力、再深化、再提升的重要契机。

会议要求,各处室和单位要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要从人民城市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始终将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市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解决,谋划好以绿色发展为牵引的“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成效新进展,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胜利”,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会议围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任务,逐项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清单的牵头和配合部门,形成了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处室抓推进的工作责任机制。同时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市生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抓紧起草本市生态环境系统贯彻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

会议举行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号召全体党员将入党的初心化为献身生态环境事业的不竭动力,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历届局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接续奋斗,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申美

为建设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本报讯 上海市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日前聚首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学习贯彻“两山”理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围绕“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体现和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发展?”“如何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好上海‘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真知灼见,引起了广泛共鸣。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等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建议,并表示认同。

让绿色发展成为“全民运动”

“人民城市为人民”,生态环境保护新时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体现人本精神。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教授俞立中建议,生态环境保护要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在获得感上多做文章。

2017年以来,上海全社会在环保方面年均投入超过1000亿元。2019年,上海环保投入资金约1079.25亿元,相当于同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8%。“上海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些进步具体的功效如何?对此,市民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俞立中表示,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价并公之于众。

充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也是获得感的重要源泉。俞立中建议,复制推广陆家嘴金融城等区域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批公众参与治理的渠道和机制。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上海为自己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建议,对应“五个人人”,上海生态环境发展要提高“五个感”:成就感、参与感、品质感、服务感、归属感。其中,成就感就来自于市民的参与,“在绿色生产、生活的任何方面,鼓励大家能做贡献、能出彩。”诸大建表示,要把绿色发展从政府部门单兵作战的攻坚战转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运动”。

“助推型”工具激活社会共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表示,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的确立,要鼓励公众共治,方法要创新。要坚持问计于民,看看群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指标确定以后,再解释成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接受群众的评议。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表示,以往传统生态环境治理过于依赖政府部门,主要有3种工具:通过行政命令管住污染行为的“大棒”、通过市场手段强化环保行为的“胡萝卜”、通过宣传教育告知环保行为的“喇叭”。

吴建南强调,超大型城市应高度重视“助推型”政策工具的设计,即通过巧妙的细节设计和看似不经意的举措,在保留公众选择自由的同时,使公众行为选择发生预期变化。

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表示,生态环境的多元共治,要有便捷的参与渠道。围绕“一网统管”“放管服”,提升上海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界面和服务内容,服务个人和企业。

高品质生态产品人人皆可享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生态环境也要日益注重公平性和品质。“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环境质量是否达标,未来,优质生态环境能否人皆有之,是一项挑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凯指出,“十四五”期间,上海的生态环境发展将从“数量达标”向质量、功能达标转变,更多关注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需求的生态环境发展,才能赢得更多满足感和获得感。

以上海河道整治为例,20多年来,从干流到“毛细血管”,从中心城区到郊区乡村的宅前屋后,正是上海生态环境发展日益注重公平性的体现。

重大环保工程固然发挥了强大的治理效果,但市民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微基建”也不能忽视。诸大建表示,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的贯通、小区周边的口袋公园、绿道,都是对过去生态“短板”的颠覆,它们的改善,就在市民身边,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城市品质。

“过去的城市发展逻辑是产业集聚人才,现在要倒过来。”诸大建表示,新一轮城市规划,是以人才吸引产业,而吸引人才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与高品质生态环境相结合的高品质文化生活。

丁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