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倡导文明游园 不再任性“投喂”
享受与野生动物邻居相遇的惊喜
“环保会客厅”为城市环境添绿
看美丽变迁 抒环保强音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众走进北京奥森“寻宝”
享受与野生动物邻居相遇的惊喜

 

◆本报见习记者肖琪

当秋分时节的阳光唤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时,北京工商大学大一新生翟雅倩和李吉露,准时出现在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设置的、位于公园南门处的北京自然观察节现场报名点。

在领取了“自然痕迹物寻宝”活动所需要使用的收集套装后,她们就消失在人群中。

自然观察节,这是一场怎样的活动?

“寻宝”之旅:关注城市自然与野生动物

跟随翟雅倩的脚步,不一会,只见她的收集袋里就装进了一根挂着松果的树枝。“我运气比较好,一下子松针和松果都齐全了。”按照自然痕迹物寻宝活动规则,植物类寻宝目标包括一根两针或五针的松针,任意5片来自不同植物的枯落树叶,至少两种自然掉落的果实等。动物类则包括一只空蜗牛壳或一个蝉蜕,以及野兔粪便等。

活动参与者完成不同种类的目标搜集,就可以兑换相应的纪念品。翟雅倩查看了自己的收集袋后信心满满,“我想要兑换可爱的松鼠玩偶”。

放眼奥森公园,秋日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和形状各异的果实,夏天里昆虫残留的生活痕迹,还有小动物啃食过的松果,只要细心,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这让整个搜集过程难度较低又充满乐趣。

“我们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普通公众的参与,所以设置了门槛很低的寻宝活动,让大人小孩都能一起参加。”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助理宋悦心告诉记者。为了丰富活动内容,充分体现奥森特色,他们还设置了湿地动植物探索、常见鸟类观察等5个自然观察点,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的观察以及水鸟观察。

这一次,人们开始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同时关注城市中与人类共存的野生动物。

作为一片占地680公顷、每年逾千万游览人次的“生态飞地”,奥森公园是北京城市自然的缩影。高矮错落的灌丛为黄鼬、刺猬、雉鸡等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开阔的水域、林地等多种生境,又庇佑着苍鹭、东方大苇莺等200余种鸟类。

“你们看这只苍鹭正歇在树顶不动,这是因为经过早晨的觅食活跃期,这会儿是它休息整顿的时间段。”透过望远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引导游客观察鸟类。

“我希望孩子能亲近自然,获得生命教育”

纪念品的诱惑让翟雅倩的整个搜集过程充满了动力,而小学三年级的姜宜萱则被工作人员讲解的水鸟知识所吸引。她眨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问道,“为什么火烈鸟是红色的?它是结构色还是色素色呢?”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和它的食物有关。其实,火烈鸟本来的羽毛是白色的,因为吃了富含虾青素的藻类和小虾小蟹后,才变成红色。有一家动物园就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红色的火烈鸟养了一段时间后全部变成白色,饲养员就只好想办法在食物里增加虾青素,才让它们又变成红色。”作为这次观察节合作伙伴自然圈的工作人员,李可莱耐心地回答了小朋友的问题。

“我希望孩子可以了解到专业人员所介绍的动植物相关知识,这既能激发她对大自然的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姜宜萱爸爸觉得今天女儿的收获很大。

同样带着孩子来公园的还有袁玲,“我觉得4岁的小朋友需要与大自然互动,她在公园里看到小动物,真实地触摸植物,能够找到认识自然界的正确方法。自然教育能让孩子拥有正确的生命观,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为认识自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打下基础。”

“走进自然,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就很有可能成为自然观察的爱好者,会更多关注环境保护相关话题,进而推动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善。”在李可莱心中,自然教育活动独具魅力。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卢星宇则表示,他的目标是毕业后当一名老师,影响更多的孩子热爱大自然。

吸引更多人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奥森公园里,拿着收集袋的参与者散布在各处,他们为捡起一片树叶、拾起一颗松果而开心不已。而趴在桌子前,观察水黾和黑壳虾的小朋友,眼睛里则闪着好奇的光。

“此次观察节,共有1000余名自然爱好者参与到‘自然痕迹物寻宝’活动中,他们收集落叶、果实等自然痕迹物,合力绘制成奥森的自然痕迹地图,发掘城市公园中的生态现状,通过了解奥森,进一步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告诉记者。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还希望通过调查监测、示范区建设、自然教育和公民科学活动,探索在城市及周边绿地中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方式,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如今,我们针对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在推动一些小小的改动,如在树木和大草坪之间补植一些灌木,为小动物提供躲藏空间和食物来源;根据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有计划地管理湿地植被;在特定区域留下更多落叶供小动物越冬。” 史湘莹介绍,希望通过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和变动,使得城市绿地对野生动植物而言更“宜居”,也让我们能更多地享受与这些“邻居”相遇的惊喜。

据了解,自然观察节期间,“城市生物钟”——2020自然北京公众摄影征集活动也同步启动,将号召公众用镜头记录城市中的动植物多样性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建设成果,感受自然的跃动呼吸。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