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转变思想夯实责任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减废与降碳协同,让城市更美好
“免罚轻罚”为何变成了“重罚”?
拓宽传播渠道 用好学校阵地
以“双积分”助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汉石桥湿地得到保护的启示
用好补偿协议 助力污染治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石桥湿地得到保护的启示

 

◆陶思明

汉石桥湿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是潮白河水系一片天然低洼苇塘地,几经变迁演化为如今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还有成片的香蒲和开阔水面等。2005年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900公顷,兼有湿地公园命名。生物多样性也日趋丰富,分布鸟类由过去不到100种增加到现在的226种。同时,这里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然而,20年前,汉石桥湿地差点被开发建设为“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依据当时的度假村规划,要在湿地核心区域的北边建设占地3000亩的大型娱乐城,南边建设高尔夫球练习场,西边是人工绿地广场,东边盖住宅区。只要度假村上马,随之而来的就是东西南北基础设施高强度开发建设、运营后高强度人类活动,以及日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不断投资扩建,在这种情况下,湿地加速退化消失是必然的。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的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李小溪教授认为汉石桥湿地必须保护起来,于是多方奔走呼吁,反复做当事方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呼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开发让步于保护。

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万物因为有水,才有生命的延续、灵性的升华、繁华的持久,而湿地就是涵养水的。北京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北运河、蓟运河五大水系和海淀、玉泉山、莲花池、积水潭、南海子等众多如诗如画的历史地名,代表着北京拥有或曾经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但20世纪下半叶,北京经历了湿地急剧萎缩阶段,至21世纪初湿地仅占市域面积的3%。而汉石桥湿地以保护取代开发,可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经过20年的努力,北京湿地面积已恢复到6.21万公顷,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的7.5万公顷,仅过去5年就恢复湿地1.2万公顷。未来还计划在恢复小微湿地上有新突破,提出了到2035年小微湿地恢复不少于100个的目标。

汉石桥湿地最终得到保护,再次给予我们启示,对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必须要有深刻认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的自身利益最终必然会自食其果。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必须应保尽保、能保尽保,就像保护汉石桥湿地一样。即使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小或者看起来“不那么重要”,也不要嫌弃。只要一个一个恢复、积少成多,无论是湿地还是其他生态系统,都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境,丰富生态服务造福社会,也可以为未来的人们了解自然史留下样本,更可作为恢复相邻区域自然生态的参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